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乱七”和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八糟”和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八王之乱的性质是( ) A.反抗暴政的农民起义 B.争夺土地和人口的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C.各民族政权间的斗争 D.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 2.从东汉末年起,北方人口陆续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气候温暖 B.南方土地肥沃 C.北方战乱频繁 D.北方自然灾害严重 3.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其中鲜卑族内迁地点是( ) A.陕西关中 B.山东西南 C.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D.山西一带 4.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借助地理学科知识绘制的方位示意图,这反映的是( ) A.春秋时期的民族交融 B.“八王之乱”的爆发 C.江南地区的开发 D.游牧民族的内迁 5.266年,西晋建立,定都洛阳。建立西晋的人是( ) A.司马睿 B.司马炎 C.诸葛亮 D.苻坚 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敕勒歌》的后两句,这是北朝时期居住在北方的敕勒民族的民歌,也在鲜卑人中传唱。东汉、魏、晋时期鲜卑人内迁的地点是( ) A.陕西关中地区 B.山东西南 C.辽河流域,河套、河西走廊及河湟一带 D.山西一带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大变动是在各个领域展开的旷日持久的变动,它表现为前无古人的激烈的融合,文化上的融合、民族上的融合,这种大融合的主要方式是( )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人口的大流动、大迁移 C.中外交流的加强 D.民族之间的和平交往 8.“崤函帝宅,河洛王国”,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下列哪个事件和洛阳有关( ) A.管仲改革 B.七国之乱 C.八王之乱 D.商鞅变法 9.某历史论文中写道:“(这场内乱)爆发在晋惠帝司马衷‘执政’期间……司马家族的王爷们前赴后继,不惜以最狠的手段骨肉相残。他们在洛阳城里打得头破血流,西晋王朝也变得奄奄一息。”该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 A.《八王之乱:内讧没有赢家》 B.《分封同姓诸王的原因》 C.《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徙》 D.《十六国与前秦的建立》 10.西晋灭亡后,流民南奔,东晋政府在皖南沿江一带设置了许多侨郡县来安置这些流民,并由侨郡县授予流民表示侨人身份的特殊户籍,持此籍者可以免税、免役。这一做法( ) A.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B.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C.实现了北人还乡的愿望 D.维护了江南士族的特权 二、填空题 11.西晋建立: 年,司马懿的孙子 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 为都,史称西晋。 12.316年,内迁 攻陷西晋都城,西晋 。 13.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五胡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 1、时期: 时期 2、路线: ① ,由西南东迁入陕西关中; ② ,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③ 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14.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1)八王之乱: ①背景: 大封同姓诸王,宗室诸王势力日益强大。 ②概况: 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在洛阳一带展开长达十几年的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③影响:战乱持续十几年,严重削弱西晋国力,成为西晋 。幸存者主要逃往南方,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 。 (2)西晋灭亡: ①原因: ※八王之乱的影响:八王之乱削弱了西晋的国力,统治者已经无力制止分裂。 ※北方民族南下:内迁各族强烈反抗西晋朝廷的暴政,一些首领乘机起兵。 ②标志:316年,内迁的 攻陷西晋都城。 15.内迁主要民族是 、 、羯、 、羌 三、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曹操接纳谋臣荀或的建议:“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