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高中 思想政治 必修2 《经济与社会》 第四课 我的国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4.2 我国的社会保障 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目录 学习目标 01 新课引入 02 新课讲解 03 课堂练习 04 课堂总结 05 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学习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一制度对于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科学精神:引导学生科学认识社会保障体系与我国国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过程,培养学生用辩证思维和理性思维看待社会保障问题的能力。 法治意识:让学生明白国家依法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求公民依法履行相应的义务,如按时缴纳社会保险费等,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依法参与社会保障的意识。 公共参与:鼓励学生关注社会保障问题,积极参与相关的讨论和实践活动,如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言献策等,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参与能力,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 新课引入 2024年6月,全国多个城市启动“银发数字生活体验周”,社区服务中心开设智能手机培训课程,帮助老年人学习扫码支付、线上挂号和防诈骗知识。在上海徐汇区某街道,志愿者为百余名老人提供一对一指导,还定制了大字版操作手册。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便利性,也反映出社会对老龄化问题的积极应对。 思考:社会保障如何通过服务保障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2 我国的社会保障 聚焦日常需求,优化基础服务保障 针对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开展智能手机使用、线上服务操作等专项培训,覆盖扫码支付、线上挂号等高频场景。 提供适老化配套支持,比如大字版操作手册、一对一指导等,降低老年人使用门槛,让基础服务触手可及。 强化权益保护,筑牢安全服务屏障 将防诈骗知识纳入服务保障内容,通过案例讲解、实操提醒等方式,提升老年人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依托社区服务网络搭建防护体系,形成 “培训 + 提醒 + 帮扶” 的闭环,减少老年人权益受损风险。 搭建参与桥梁,完善社会融入服务 以体验周、专项课程等形式,为老年人创造社交和学习场景,缓解孤独感。 让老年人掌握数字技能后更好参与社会生活,增强其获得感和归属感,实现 “老有所学、老有所用”。 社会保障通过精准化、场景化、人性化的服务保障, 从生活便利、权益保护、社会融入三方面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社会保障如何通过服务保障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总议题:如何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子议题一:社会保障为何是民生“安全网”? 子议题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包含哪些形式? 子议题三:如何完善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 新课讲解 01 社会保障为何是民生“安全网”? 子议题一 子议题一:社会保障为何是民生“安全网”? 探究与分享 1. 结合议学情境,说明社会保障在应对突发危机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 为什么说社会保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网”? 2024年初,南方多地遭遇极端寒潮,部分山区群众因低温冻害导致房屋受损、农作物绝收。地方政府迅速启动灾害救助机制,向受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金、棉被、食品等物资,并组织医疗队伍进村巡诊。与此同时,社区工作人员对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敲门行动”,确保其基本生活不受影响。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考验着基层社会保障的应急能力。 议学情境 议学问题 快速兜底生存底线 突发灾害后迅速启动救助机制,通过发放临时救助金、棉被、食品等物资,直接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组织医疗队伍进村巡诊,解决灾害中可能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