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在学习某一专题时搜集了以下三幅图片。据此推断,他们学.:主 题是 () 2025一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历史试卷 (考试范围:第1一10课) 炭化棉粒 炭化粟拉和泰粒 骨 (全卷两个大题,共29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A.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B.早期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 注意事项: C.半坡居民的生产与生活 1,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卷、草稿纸上作 D.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状况 答无效。 5.古代先民在炊煮食物时,需克服“水火不容”的矛盾。河姆渡与半坡等新石器时代聚落,通 0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过创造某种器具作为隔离层,实现了“水火相济”。这种关键器具的制作技术是() A.人工取火 B.栽培粟黍 C.制作陶器 D.磨制石器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 6.下表是大汶口遗址部分墓葬出土的随葬品情况,表中内容反映的现象是 符合题目要求。 号数 随莽品数量 1.暑假研学旅行中,历史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云南元谋人博物馆。讲解员指着一块展板说: 10号 陶器82件、石器4件、玉器2件、象牙器5件等,共289件 “这两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的发现,将我国境内人类活动的历史推前到距今约170万年。”这 61号 只有1件陶鼎和1块砺石 充分说明 () 70号 两位成年人合葬,总共只有1把石斧(战) A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 A.商业交换频繁 B.社会生活奢侈 C.性别差异突出 D.贫富分化明显 B.北京人已掌握保存火种的技术 7.良渚古城距今约5300一4300年,其宏伟的城址、庞大的水利系统及贵族墓地里出土的玉踪、 C.山顶洞人能够制作骨针缝制衣物 玉钺等礼器,展现了早期国家的社会组织与祭祀文化,已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该遗址 D.河姆渡人最早开始栽培水稻 的发现有助于探索 () 2.史学研究极其重视史料的真实性,欧美学者习惯把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指历史事实发生 A.旧石器时代的社会 B.中华文明的起源 时期留下的资朴)和第二手史料(指史学家经研究编写的各种文靛资料)。一般而言,第一 C.国家统一的历程 D.封建王朝的兴衰 手资料的可信度高于第二手史料。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学会使用火,长时间保存火种,烧 8.下面是为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整理的资料。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线 烤食物,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资料一:《尚书》《诗经》《汉书》等都有“尧都平阳(临汾市西南一带)”的记栽。 A.《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B.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资料二:陶寺古城迹址(位于临汾市襄汾县)大城套小城、小城有宫殿,城中有专门用于祭祀 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和观测天象的“神台”,正是文明社会成熟的表现,也符合作为“王都”的基本条件。 3.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图是我国境内远古人类的年代标尺,其中⑤处是( A.古代典籍能够反映真实历史 B.文献资料与考古研究相印证 ① ② ③ ④ ⑤ C.文献资料价值高于考古发现 D.文献资料记载内容较为客观 ● 距今约 距今约 距今约 距今约距今约 9.《山海经》记述:“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数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 170万年 160万年 100万年70万—20万年3万年 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日魃,雨止,遂杀蚩尤。”该传说是 () A.元谋人 B.那县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A.巨鹿之战 B.阪泉之战 C.涿鹿之战 D.牧野之战 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 历史·试卷·第2页(共8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