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1科学探究题 科学探究(5年5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化学实验的科学探究过程 5年5考 科学探究题 2025年7分 2024年7分 2023年9分 2022年7分 2021年6分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科学探究 1.(2021·福建·中考)已知: 。有文献报道: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一些实验中,得到的固体产物是铜和氧化亚铜(Cu2O)组成的混合物。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在空气中溶于氨水得到蓝色溶液。某兴趣小组对此开展如下探究。 I.设计如实验装置,开展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并检验固体产物。 (1)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氧化钙的作用是 。 (3)取反应后的红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氨水并搅拌,观察到 ,证明固体产物有Cu2O。 II.探究反应生成Cu2O的变化情况。 称取若干份质量均为0.6000g的CuO,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氢气还原不同时间(t),检测所得固体中Cu2O的质量(m),结果如图。 (4)由图可知,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反应过程中,Cu2O质量的变化趋势是 。 (5)为确保氢气还原氧化铜所得固体产物不含Cu2O,应采取的措施是 。 III.探究反应生成Cu2O的原因。 为解释实验结果,兴趣小组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过程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经历 、 两个反应,且在同一条件下两个反应同时进行。 假设2.经历 、、 三个反应。 (6)结合探究II结果计算分析,假设1中“在同一条件下两个反应能同时进行”合理的依据是 。 (7)若要确认“假设2”是否合理,在探究II的基础上,还需进行的实验是 。 2.(2024·福建·中考)排放含磷废水会使水体富营养化。为除去废水中的磷,某小组开展下列研究。 Ⅰ.制备吸附剂 【实验1】往桑枝木炭中加入溶液,浸泡后再加入NaOH溶液,调节溶液的pH,经系列操作制得吸附剂A和吸附剂B。 (1)使用 可测定溶液的pH。 (2)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Fe(OH)3沉淀和Na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研究吸附剂的性能 【实验2】为比较两种吸附剂的除磷性能,25℃时,分别取含磷浓度为的两份等量含磷废水,将废水的pH均调至6,用两种吸附剂进行控制单一变量实验,结果如下表(吸附量是指每克吸附剂吸附的废水中磷元素的质量)。 实验编号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 吸附剂 吸附剂质量/g 废水的 pH 吸附时间 /min 吸附率 /% 吸附量 /(mg g-1) ① A 0.2 6 x 75.7 1.42 ② B y 6 260 98.1 1.84 (3)上表中x= ,y= 。 【实验3】为研究废水的pH对吸附剂A除磷性能的影响,设计实验方案。 (4)该实验方案为 。 Ⅲ.研究吸附剂的应用 含磷废水的净化处理过程如下图所示。 (5)从实验2数据判断,“吸附剂X”应选择吸附剂 (填“A”或“B”),除磷效果较好。 (6)从以上净水过程可以归纳出物质分离的一般思路:明确混合物中的物质→ →确定物质的分离方法。 3.(2025·福建·中考)博物院油画馆的讲解员告知同学们,油画若保存不当,其中的红铅颜料在空气中会缓慢变成白色。为探究红铅(Pb3O4)的变色原因,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实践活动。 【查阅资料】①Pb3O4是难溶于水的红色固体,暴露在空气中可转化为PbCO3、Pb(OH)2中的一种或两种;②PbCO3、Pb(OH)2均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均能与稀硝酸(HNO3)发生复分解反应。 【活动1】探究红铅变色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在3支洁净试管中分别加入Pb3O4粉末,控制单一变量进行实验(如下表所示)。 试管编号 I II III 光照强度 弱 较强 强 实验现象 无明显变化 红色粉末少量变白 红色粉末变白 (1)实验过程中,试管应保持敞口状态的理由是 。 (2)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一定条件下,Pb3O4分解有O2产生。检验O2的方法是 。 【活动2】探究白色固体的组成 取上述试管III中的白色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4)由白色固体M生成气体A的化学方程式为 。 (5)依据上述实验的现象,无法确定白色固体M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