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2509

思想政治选修1《科学社会主义常识》课标解读及内容解析

日期:2025-10-20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68次 大小:370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思想政治,选修,科学社会主义常识,课标,解读,内容
  • cover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课标解读及内容解析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课程标准解读 人民教育-出卷网-/课程教材研究所  朱明光 一、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在历史课程和思想政治必修课程的教学基础上,本课程较为集中地讲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程。马克思、恩格斯广泛研究前人的思想材料,批判地吸取前人的思想成果并超越前人,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列宁揭示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首先获得成功,并且领导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并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同志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引领学生回顾这一历程的落脚点,就在于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最新发展,明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从而进一步坚定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二、对内容要求的把握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1.1对照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言论,阐明《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的。空想社会主义无情地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基础,描绘了未来社会的蓝图,“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304页)。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灭亡的经济根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在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中,这些问题到了全面的、明确的、科学的阐释。“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而成为科学共产主义诞生的标志。 1.2引述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从事革命活动的史实,说明他们合著的《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旗帜。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社会主义理论之所成为科学,是因为他们在深入社会实际、积极投身工人运动的实践中,在继承人类优秀科学思想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破解了“历史之谜”,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全部秘密,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及其社会力量和现实道路。正是基于这两大科学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成为科学共产主义诞生的标志,也成为引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旗帜。正如恩格斯所说:“《宣言》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1848年以来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所有国家的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 (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2.3分析20世纪初的时代背景,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抓住历史机遇的典范。 20世纪初,俄国已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是当时帝国主义国家中经济最落后的国家,同时也是当时社会矛盾最为尖锐的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沙皇政府积极参战,约有1400万劳动人民被拉去当兵,数百万人被战争夺去生命,国民经济濒于破产,广大劳动人民和前线士兵对沙皇政府深恶痛绝,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成为世界社会主义主义革命风暴的中心。列宁领导的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