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与近代科学文化 2022课标内容要求 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性成果,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通过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多芬等人的成就,初步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 5 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18第 6 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23 第 7 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28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与近代科学文化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步入工业化强国的行列,它们的社会结构、基础设施、大众教育、生活环境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此期间,近代科学文化也进一步走向繁荣。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 近代科学文化 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 自然科学研究取得进步 第二次工业革命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汽车、飞机 化学工业和 新材料出现 科技推动社会进步 电力的广泛应用 人类进入 “电气时代” 便利人们 生产生活 新的领域 得到开辟 单元线索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社会问题 人口增长 劳动力结构变化,妇女地位提高 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积 极 大众教育推广 城市化 提高欧美各国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消 极 环境污染 贫富分化加剧 单元线索 社会进步 工业革命 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 中外文明同时空 世界 中国 1840年 1860年 珍妮机 发明 英国发动 鸦片战争 18世纪60年代 1785年 1825年 19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 蒸汽机车试车成功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洋务运动开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9世纪80年代 本茨制造出内燃机汽车 1903年 莱特兄弟的 飞机试飞成功 1894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8年 戊戌变法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领先国 标志 成果 重要 发明 新能源 18世纪60年代 至19世纪中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英国 美、德 美国 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应用,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标志人类进入 “信息时代”。 珍妮纺纱机、改良的蒸汽机、火车、轮船 电灯、电话、电车、电报、内燃机、汽车、飞机等 电子计算机、原子弹、航天飞机等 煤炭 电力、石油 原子能、太阳能、 空气能等 基础知识闯关:三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启示 基础知识闯关:三次工业革命 积极: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促进了城市的兴起,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消极:欧美列强加强了对亚非拉的殖民掠夺,环境污染等。 积极: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 人们的生活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 消极: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交通堵塞 。 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①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①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