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25656

13《我要的是葫芦》 教案

日期:2025-11-1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9545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 cover
小学语文二年级课时备课 课题 事物之间相联系——— 《我要的是葫芦》 课型 精读引领课 主备人 序号 教材分析 核心问题及问题系统 课标分析 维度 学段目标 任务群要求 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1.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基本的笔顺规 则用硬笔写字。 2.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4.学习独立识字。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尝试发现汉字的一些规律,初步学习分类整理课内外认识的字;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发展独立识字能力。 有意识地梳理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的汉字、词语,并尝试进行分类;愿意整理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向他人展示。 阅读与鉴赏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3.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大胆提出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阅读、观察、请教、讨论等方式,积极思考、探究。 朗读时注意用语气、语调表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喜欢阅读寓言故事,在阅读过程中能根据提示提取文本的显性信息,通过关键词句说出自己的理解。 表达与交流 1.与他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2.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大胆提出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乐于将自己所学到的语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能借助关键词句复述自己读过的故事或其他内容,尝试对阅读内容提出问题。 梳理与探究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交流讨论。 对课外寓言故事的阅读感兴趣,制定相关阅读计划表,尝试理解梳理寓言故事表明的道理。 喜欢阅读寓言故事并提问,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学习所得。 愿意整理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向他人展示。 学情分析 已知经验 困难障碍 突破措施 经过一年的学习,二年级学生识字量提高,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内容有着初步的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比如分角色朗读,在阅读方面能够读懂浅显的寓言故事,初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1.会写字:个别生字的偏旁部首和笔顺容易出错,如邻、谢、怪; 词语理解:无法理解“自言自语”“花谢”的意思。 因为生活实际较少接触到蚜虫,学生对“蚜虫”等词语理解不够。 部分同学不能读出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对情感强烈程度体会不到位。 1.会认字:范读引导学生正音; 会写字:教师指导书写强调易错笔顺,投影展示,伙伴之间及时点评。 词语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词语意思。 借助图片帮助学生认识、理解“蚜虫”。 (1)通过关注标点,提示语、关键词等方法,结合教师范读、分角色朗读,读好种葫芦人和邻居的对话。 (2)联系生活实际,师生合作,尝试用不同的句式说句子,在对比中感知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语气,以及表达的情感强烈程度不同。 课时目标 通过故事识字法、联想识字法、游戏识字法等识字方法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通过观察分析法、示范模仿法、评价反馈法,能规范、正确、整洁书写“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个词语。 2.通过听录音,教师范读等方式学习朗读课文,能运用指读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在整体了解课文内容地基础上,说说课文大体内容。 3.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表达的强烈语气,认识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以及他只关注葫芦、忽视叶子上的蚜虫这一行为的错误。 4.通过联系生活实例,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即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要全面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