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单元现代文阅读易错精选题-2025-2026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 雨后,院里来了只麻雀,刚长全了羽毛。它在院里跳,有时飞一下,不过是由地上飞到花盆沿上,或由花盆上飞下来。看它这么飞了两三次,我看出来:它并不会飞得再高一些,它的左翅的几根长翎拧在一处,有一根特别长,似乎要脱落下来。我试着往前凑,它跳一跳,可是又停住,看着我,小黑豆眼带出点要亲近我又不完全信任的神气。我想到了:这是只熟鸟,也许是自幼便养在笼中的,所以它不十分怕人。可是它的左翅也许是被养着它的人或别个孩子给扯坏,所以它爱人,又不完全信任人。想到这个,我忽然很难过。一只飞禽失去翅膀是多么可怜!这只小鸟离了人恐怕不会活,可是人又那么狠心,伤了它的翎羽。它被人毁坏了,却还想依靠人,多么可怜!它的眼带出进退为难的神情,虽然只是那么一只小而不美的鸟,它的举动与表情可露出极大的委屈与为难。它是要保全它那点生命,而不晓得如何是好。对它自己与人都没有信心,而又愿找到些倚靠。它跳一跳,停一停,看着我,又不敢过来。 (选自老舍《小麻雀》,有删改) [材料二] 这是群精明的家伙。它们贼头贼脑,似乎心眼儿极多,北方人称它们“老家贼”。它们几千年来生活在人间,精明成了它们必备的本领。你看,所有的麻雀不都是这样的吗 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锐利。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不叫人接近,哪怕那个人并没看见它,它也赶忙逃掉。它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张在空中的透明的网等。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它也只能用饥渴的目光远远地盯着米,却没有飞过去叼起米的勇气。它盯着、叫着,然后腾身而去———这是因为它看见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动,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选自冯骥才《麻雀》,有删改) [材料三] 麻雀虽然在播种时或农作物成熟时糟蹋一些粮食,但在其他季节及城市里,则是消灭害虫的能手。特别是在育雏期,麻雀更是大量捕捉害虫哺养幼雀。这里有两个例子很能说明麻雀的功过:18世纪,普鲁士国王曾因麻雀啄食他所喜欢吃的桃子,悬赏在全国消灭麻雀。由于麻雀被捕灭得所剩无几,结果毛虫泛滥成灾。19世纪时,美国波士顿的毛虫给庄稼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们为了消灭害虫,从欧洲引:昧雀专门对付毛虫,使庄稼得以摆脱虫患。为此,人们在当地建起了一座“麻雀纪念碑”。我国现在的问题不是麻雀多了,而是少了,某些地方甚至听不到麻雀叽叽喳喳的声音,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选自谈宜斌《蓬间雀不可少》,有删改) 1.思维导图以上材料围绕麻雀写了不同的内容,请你完成思维导图。 麻雀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2.读材料一,为什么小麻雀要亲近“我”又不完全信任“我” 请写出文中与之呼应的语句。 3.材料二中,作者写了麻雀 和 这两个特点。 4.阅读材料三可知,下列描述不能表现出麻雀是捕捉害虫的能手的一项是( ) A.18世纪,普鲁士国王悬赏在全国消灭麻雀,结果毛虫泛滥成灾。 B.麻雀在播种时或农作物成熟时糟蹋一些粮食。 C.在育雏期,麻雀大量捕捉害虫哺养幼雀。 D.麻雀帮助美国波士顿的人们对付毛虫,人们建起了“麻雀纪念碑”。 5.麻雀是多面的:材料一中的麻雀是 的,材料二中的麻雀是 的,材料三中的麻雀是 的。 门边有个位置 ①每次送纯净水过来,这位师傅都匆匆忙忙,在门外脱下鞋子,绕过过道,进客厅,再来到饮水机旁边。我让他穿上拖鞋,他说,没时间,再说地板很干净。 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