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云雀》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析核心意象“云雀”,掌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3.分析文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了解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难点: 1.分析核心意象“云雀”,掌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2.分析文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了解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1.读准字音 酣畅淋漓( ) 雕琢( ) 蔚( )蓝 犀利( ) 甘霖( ) 花蕾( ) 醇酒( ) 迸涌( ) ( ) 倦怠( ) 真挚( ) 摈弃( ) 憎恨 ( ) 炽热( ) 参考答案: hān zhuó wèi xī lín lěi chún bèng yǒng dài zhì bìn zēng chì 2.解释词语 酣畅淋漓: 雕琢: 蔚蓝: 霞蔚云蒸: 迅疾: 犀利: 婉转: 瞻前顾后: 摈弃: 参考答案: 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多指文艺作品中刻画人物形象或抒发感情很充分。酣畅,酒喝得很畅快,泛指痛快。 雕琢:雕刻(玉石);过分地修饰(文字)。 蔚蓝:像晴朗的天空的颜色。 霞蔚云蒸:形容景物绚烂缛丽。 迅疾:迅速。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晨曦:晨光。 婉转:(说话)温和而曲折(但是不失本意);(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瞻前顾后: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摈弃:抛弃。 二、资料链接 1.识作者 雪莱(1792—1822),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生于英格兰,1813 年11 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22 年7 月8 日在海上遭遇风暴逝世。他的墓志铭是引自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他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雪莱的诗情感丰富,激情跌宕,语言优美生动,并富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代表作品有《自由颂》《致云雀》《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2.探背景 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到处是弱肉强食;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 3.知常识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它以现实为基础,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绚丽多彩的想象等表现手法,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积极浪漫主义 积极浪漫主义,指的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能够正视社会现实,批判社会所存在的种种弊端。18世纪中后期,积极浪漫主义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贵族,同时,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各种封建因素以及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种种罪恶也予以无情的批判。因此,积极浪漫主义充满了反抗的精神、战斗的激情,并且对美好未来无限憧憬。 三、文本研读 (一)整体感知 诗歌描绘了在黑夜中呼唤黎明的 (1) 形象,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自己的 (2) 。诗人倾听着云雀的歌声,希望 (3) 。 参考答案:(1)云雀 (2)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3)自己的歌声也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希望 (二)文脉梳理 参考答案:(1)运动态势和典型习性 (2)歌颂自然 文本探究 1.《峨日朵雪峰之侧》与《致云雀》两首诗歌,表达的情感都是昂扬向上的,但在表达情感时又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在意象和情感方面的不同。 参考答案:①意象不同,《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用峨日朵之雪、薄壁、太阳、山海和岩壁上的蜘蛛等审美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凝重壮美的意境,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致云雀》主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