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素养目标】 1.通过文字、图片等史料的呈现和解读教材,了解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经济、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等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体会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坚定我国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2.通过对史料及史实的分析,探究令人瞩目的成就取得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运用唯物史观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在其理论指导下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唯物史观) 4.认识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巨大成就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时空观念) 【时空定位】 知识体系统领 知识点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必备知识·基础盘点】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含义 “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任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 建设 小康 社会 (1)2013年,习近平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 (2)到2020年11月,我国最后九个贫困县实现贫困退出,这标志着我国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3)2021年2月,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 意义 (1)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2)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1.总体实力:国内生产总值2021年达到114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8.5%,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8.1万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 2.具体成就 领域 成 就 基础设施建设 (1)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高速公路里程都居世界首位 (2)机场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科技 (1)全社会研发经费居世界第二位,增速明显快于发达国家,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 (2)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等取得重大成果,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人民 生活 (1)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3.5万元 (2)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 (3)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 国防和军队改革 (1)重构人民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和军事政策制度,全面推进国防科技创新 (2)国产航母等大国重器列装 【关键能力·史料探究】 探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情境一】《脱贫攻坚战以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变化情况表》 ———《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 【思维交互】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所反映的重大历史成就。写出为实现该成就,习近平提出了什么理念,并指出其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提示:成就:2012年以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不断减少,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理念:精准扶贫。关系:通过脱贫攻坚,可以消除贫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进而推动小康社会的建设。而小康社会的建设也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资源支持。 【史论生成】 正确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它包含三层含义 (1)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指的是“五位一体”都要全面进步,不仅经济要发展,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都要一起全面进步。 (2)覆盖的人口要全面,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要惠及全体人民。 (3)覆盖的区域要全面,不仅是城市繁荣,农村贫困地区也要实现小康。 探究 综合国力提升的表现 【情境】高铁、手机支付、共享单车、网购等,并非中国首创,却被称为中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