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朱德的扁担 副标题:——— 一根扁担,一段传奇,一份坚守 幻灯片 2:课程导入 图片展示:左边呈现一幅井冈山崎岖山路的图片,山高路陡,右边展示一幅红军战士挑着担子艰难前行的图片,扁担上的箩筐装着粮食,背景是郁郁葱葱的山林。 引导语:同学们,在陡峭的山路上,有一群人正挑着担子艰难前行。他们挑的不仅仅是粮食,更是革命的希望。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看看在艰苦的革命岁月里,发生了怎样感人的故事。 幻灯片 3:背景介绍 - 井冈山会师与艰难处境 文字说明:1928 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同志率领的队伍胜利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当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刚建立,面临着敌人的重重封锁,物资极度匮乏,粮食短缺问题尤为严重。为了巩固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红军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于是,一场艰苦的挑粮行动拉开了帷幕。 图片辅助:插入井冈山会师的历史图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地图,标注出粮食运输的大致路线,让学生直观感受当时的历史场景和地理环境。 知识拓展:简单介绍井冈山根据地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它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后来革命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坚实基础。 幻灯片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问题引导: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两个关键问题:1. 红军为什么要挑粮?2. 课文围绕 “朱德的扁担” 讲述了哪些主要情节? 答案提示:红军挑粮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储备足够粮食;主要情节包括朱德参与挑粮,战士们担心他累坏,藏起他的扁担,朱德又重新制作扁担继续挑粮。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描写挑粮艰辛和朱德动作的句子,可着重体会,初步感受故事氛围。 幻灯片 5:课文解析 1 - 挑粮的艰辛 原文呈现: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关键词分析: “五六十里”:突出路程遥远,挑一趟粮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体力。 “山高路陡”:描绘山路的险峻,进一步说明挑粮行动的艰难,每走一步都充满挑战。 “争着去”:体现红军战士们不怕困难、积极为革命事业奉献的精神,大家都想为储备粮食出一份力。 情境体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背着沉重的粮食,行走在陡峭的山路上,脚下是崎岖不平的石子,周围是茂密的山林,感受挑粮的艰辛,然后分享自己的感受。 幻灯片 6:课文解析 2 - 朱德参与挑粮 原文呈现: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爬山。 外貌与动作描写解读: “穿着草鞋,戴着斗笠”:展现了朱德同志朴素的生活作风,与战士们同甘共苦,没有丝毫军长的架子。 “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说明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亲自承担重体力劳动,用实际行动为战士们树立榜样,体现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定决心和全身心投入。 “跟大家一块爬山”:强调朱德与战士们并肩作战,共同克服困难,凸显官兵一致的革命情谊。 小组讨论:思考朱德同志为什么要亲自参与挑粮?他的行为对战士们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鼓励学生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课文内容积极发言。 幻灯片 7:课文解析 3 - 战士藏扁担 原文呈现: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劝他不要去挑,他不肯。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心理与行为分析: “战士们想…… 累坏了怎么办”:通过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关心和敬爱,他们深知朱德同志白天要指挥作战,晚上还要研究战略,十分辛苦,不忍心让他再参与如此繁重的体力劳动。 “劝他不要去挑,他不肯”:体现朱德同志坚决要与战士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