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29395

11.2 《与妻书》练习(含解析)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0次 大小:4883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1.2,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一,统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2《与妻书》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与妻书》中“情感表达”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开篇,直抒胸臆,奠定“悲怆却坚定”的情感基调 B.作者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的生活细节,是为了以温馨往事反衬诀别之痛 C.“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一句,仅体现作者对妻子的不舍,无革命理想的表达 D.文中“爱汝一念,助天下人爱其所爱”,将个人情爱升华为家国大义,实现情感与思想的统一 2.下列对《与妻书》中“革命理想”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林觉民牺牲的唯一目的是“让妻子过上幸福生活”,与“天下人”无关 B.文中“吾牺牲百死而不辞”,体现作者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坚定信念 C.作者认为“国家大义与个人情感无法共存”,故选择放弃个人幸福 D.林觉民的革命理想仅适用于辛亥革命时期,对当代社会无借鉴意义 3.下列对《与妻书》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书信体”形式,语言质朴真挚,如“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拉近与读者距离 B.善用对比手法,如“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将个人生死与国事成败对比,凸显豁达 C.文中多次使用“汝”“吾”等第二、第一人称,增强对话感,仿佛作者与妻子当面倾诉 D.情感表达“悲而不哀,壮而不烈”,既流露诀别之痛,又传递革命信念,做到“刚柔并济” 4.下列对《与妻书》创作背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于1911年广州起义前,林觉民作为同盟会成员,明知起义风险极大,仍毅然参与 B.当时清王朝统治腐朽,民族危机深重,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发起武装起义 C.林觉民写下此信,是为了向妻子解释“为何选择牺牲”,同时传递“革命必胜”的信念 D.广州起义最终成功,林觉民因战功卓著被追授荣誉,此信也因“情感真挚”流传后世 5.下列对《与妻书》中“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是作者“舍小家为大家”的核心思想体现,将对妻子的爱扩展到对天下人的爱 B.作者认为“爱妻子”与“为天下人谋永福”并不矛盾,前者是后者的动力 C.此句表明作者牺牲的根本原因是“不愿妻子受苦”,而非“追求革命理想” D.这句话展现了“个人情感与家国大义”的辩证统一,是文章的思想精髓 6.下列对《与妻书》当代价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为天下人谋永福”的理想,对当代青年“树立远大理想、服务社会”具有启示意义 B.作者“直面生死、坚守信念”的精神,可激励当代人在“困难与挑战”面前勇于担当 C.文章“情感真挚的表达”,为当代人“表达亲情、爱情”提供了借鉴,避免情感淡漠 D.林觉民的“牺牲精神”在和平年代已无必要,当代人只需关注个人幸福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课本原文阅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与妻书 林觉民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