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30776

3.2.1平面直角坐标系 课件(共35张PPT)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2024)

日期:2025-11-13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77946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北师大,上册,数学,八年级,学年
  • cover
(课件网) 3.2.1 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 3.1 节中,我们了解到用有序数对可以确定平面内物体的位置,而平面直角坐标系正是将这一思想系统化、数学化的工具。它是数形结合的重要桥梁,通过建立坐标系,我们可以把平面内的点与有序数对建立一一对应关系,从而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本节将详细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点的坐标表示及坐标平面内点的特征。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一)基本概念 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就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 水平的数轴称为x 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 竖直的数轴称为y 轴(或纵轴),习惯上取向上为正方向; 两条数轴的公共原点称为坐标原点,记作\(O\)。 (二)象限的划分 x 轴和 y 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象限。从右上方开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称为: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需要注意的是,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x 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 0,y 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 0,原点的坐标为\((0, 0)\)。 (三)坐标系的表示 平面直角坐标系通常记作 “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其中\(x\)和\(y\)分别表示横轴和纵轴,\(O\)为原点。在坐标系中,数轴上的单位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但同一数轴上的单位长度必须统一。 二、点的坐标表示 (一)坐标的定义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P\),过点\(P\)分别向 x 轴、y 轴作垂线,垂足在 x 轴、y 轴上对应的数分别称为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把横坐标和纵坐标依次写在小括号内,中间用逗号隔开,就得到了点\(P\)的坐标,记作\((x, y)\),其中\(x\)是横坐标,\(y\)是纵坐标。 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向 x 轴作垂线,垂足对应 x 轴上的数是 3;向 y 轴作垂线,垂足对应 y 轴上的数是 2,则点\(A\)的坐标为\((3, 2)\)。 (二)坐标的读写 点的坐标的读法:\((x, y)\)读作 “点\((x, y)\)” 或 “坐标为\((x, y)\)的点”。例如,\((-1, 4)\)读作 “点\((-1, 4)\)”。 坐标的书写必须规范: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外面加小括号。不能颠倒顺序,也不能遗漏括号和逗号。 (三)由点求坐标的步骤 过已知点向 x 轴作垂线,确定垂足在 x 轴上对应的数,即为该点的横坐标; 过该点向 y 轴作垂线,确定垂足在 y 轴上对应的数,即为该点的纵坐标; 将横坐标和纵坐标按 “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 的顺序写成有序数对\((x, y)\)。 (四)例题解析 例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写出图中各点的坐标: (1)点\(A\);(2)点\(B\);(3)点\(C\);(4)点\(D\);(5)原点\(O\)。 解: (1)过点\(A\)向 x 轴作垂线,垂足对应 x 轴上的数是 2;向 y 轴作垂线,垂足对应 y 轴上的数是 3,因此点\(A\)的坐标为\((2, 3)\)。 (2)过点\(B\)向 x 轴作垂线,垂足对应 x 轴上的数是 - 1;向 y 轴作垂线,垂足对应 y 轴上的数是 2,因此点\(B\)的坐标为\((-1, 2)\)。 (3)过点\(C\)向 x 轴作垂线,垂足对应 x 轴上的数是 - 3;向 y 轴作垂线,垂足对应 y 轴上的数是 - 1,因此点\(C\)的坐标为\((-3, -1)\)。 (4)过点\(D\)向 x 轴作垂线,垂足对应 x 轴上的数是 4;向 y 轴作垂线,垂足对应 y 轴上的数是 - 2,因此点\(D\)的坐标为\((4, -2)\)。 (5)原点\(O\)在 x 轴和 y 轴的交点处,对应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 0,因此原点\(O\)的坐标为\((0, 0)\)。 三、由坐标描点 已知点的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该点,步骤如下: 在 x 轴上找到横坐标对应的点,过该点作 x 轴的垂线; 在 y 轴上找到纵坐标对应的点,过该点作 y 轴的垂线; 两条垂线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 例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