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31041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课件(共26张PPT+视频)

日期:2025-11-0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322655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4课,丝绸之路,开通,经营,西域,课件
  • cover
(课件网) 这件产自中原的织锦,为何会出现在西域沙漠深处的古墓中?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丝路驼铃响千年,联通古今的文明纽带 一、凿空西域:张骞的探险传奇 1.“西域”地理概念: 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阳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和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一、张骞通西域 汉武帝为什么要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 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陛下!郎官张骞,愿出使月氏!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汉书·西域传》 2.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 与匈奴和亲,并厚予馈赠,但匈奴仍然不断侵犯边境,抢走人畜,毁坏庄稼。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一、张骞通西域 3.过程: 一、张骞通西域 3.过程: 前138年,率领100余人,从长安出发 被扣10余年,威逼利诱却未曾放弃 继续西行 历尽艰险 安居乐业,无心夹击 再次被扣押 前126年,仅张骞和一随者回到长安 持汉节不失! 开拓进取,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勇于探险,忠于祖国。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线路图(公元前138年) 一、张骞通西域 第一次出使西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 时间 目的 结果 公元前138年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使 汉朝了解到西域的情况。 公元前119年 加强与西域各国联系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了解西域 沟通西域 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汉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 《汉书 张骞传》 一、张骞通西域 材料一: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张骞),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汉率一岁中使多者十余,少者五六辈,远者八九岁,近者数岁而反。———《史记·大宛传》 张骞西行前,中原与西域如同“两个隔绝的世界”,他的“凿空”究竟打破了什么?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促进了西汉与西域间的相互往来,密切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为开辟丝绸之路创造了条件。 材料二:“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 《后汉书·西域传》 一、张骞通西域 材料三:“及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史记·西南夷列传》 拓展了汉人的地理视野,为进一步开拓疆域打下基础。 削弱了匈奴势力,为之后汉朝抗击匈奴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二、丝绸通途:文明的双向流动 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通道,《史记》中记载,此后,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一条横亘东西的道路逐渐成型,被今人称为丝绸之路........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中国与中西亚、欧洲等国间的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任务一:依据课本p80,找到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最远到达的地方,并简述其路线。 长安 长安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 西域 (今新疆地区) 西域 西亚、中亚 西亚、中亚 欧洲 欧洲 二、丝绸之路 汉朝海上航路图 山东半岛 中南半岛 马六甲海峡 印度半岛 二、丝绸之路 2.海上丝绸之路: 观察《丝绸之路示意图》,说说海上丝绸之路途经地区。 (1)向北: (2)向南: 山东沿岸→黄海→朝鲜、日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