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31577

12.4.1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 课件(共24张PPT)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华东师大版2024)

日期:2025-11-13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45677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2.4.1,华东师大,上册,数学,八年级,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幻灯片 1:封面 课程名称:12.4.1 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具体班级] 配图建议:含有命题结构对比示意图的背景图,突出题设和结论的位置关系 幻灯片 2:目录 情境引入:命题的结构分析 复习回顾:命题的概念与分类 互逆命题的概念与特征 互逆定理的概念与特征 典型例题讲解(辨析与应用) 课堂互动:判断与书写 课堂总结与技巧归纳 课后作业布置 幻灯片 3:情境引入:命题的结构分析 问题引入: 命题 1: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 命题 2: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条直线平行。 观察这两个命题,它们的题设和结论有什么关系? 结构对比: 命题 1 的题设:两条直线平行;结论:同位角相等。 命题 2 的题设:同位角相等;结论:两条直线平行。 发现:命题 2 的题设是命题 1 的结论,命题 2 的结论是命题 1 的题设。 引入课题:这种题设和结论互换的命题在数学中很常见,今天我们将学习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相关知识。 配图:命题 1 与命题 2 的结构对比图,用箭头标注题设和结论的互换关系 幻灯片 4:复习回顾:命题的概念与分类 命题的概念: 文字语言: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结构组成:命题由题设(已知事项)和结论(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两部分组成,通常可写成 “如果…… 那么……” 的形式。 示例:“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中,题设是 “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是 “这两个角相等”。 命题的分类: 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 假命题: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 反例:判断假命题的方法(举一个符合题设但不符合结论的例子)。 配图:命题的结构组成示意图,标注题设和结论的位置 幻灯片 5:互逆命题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定义: 文字语言: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符号表示:若命题 1 为 “如果 p,那么 q”,则命题 2 为 “如果 q,那么 p”,命题 1 与命题 2 互为逆命题。 相关概念: 原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如命题 1)。 逆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如命题 2)。 特征分析: 互逆命题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说某个命题是逆命题。 原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互换位置得到逆命题。 原命题与逆命题的真假性没有必然联系(原命题真,逆命题不一定真;原命题假,逆命题不一定假)。 示例: 原命题:如果 a=b,那么 a =b (真命题)。 逆命题:如果 a =b ,那么 a=b(假命题,反例:a=2,b=-2 时 a =b ,但 a≠b)。 配图:互逆命题的结构关系图,用双向箭头标注题设和结论的互换 幻灯片 6:互逆命题的书写与真假判断 书写步骤: 明确原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将原命题写成 “如果 p,那么 q” 的形式)。 互换题设和结论,得到逆命题(“如果 q,那么 p”)。 整理语言,确保逆命题表述清晰、准确。 示例: 原命题: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改写: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它的两个底角相等)。 逆命题: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真假判断方法: 原命题为真时,逆命题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需通过推理或举反例验证)。 原命题为假时,逆命题同样可能为真或为假。 示例: 原命题:对顶角相等(真命题);逆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假命题)。 原命题:若 a=b,则 | a|=|b|(真命题);逆命题:若 | a|=|b|,则 a=b(假命题)。 配图:逆命题书写步骤流程图;真假命题示例对比表 幻灯片 7:互逆定理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定义: 文字语言: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