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品李诗豪情 寻奋进通途 行路难(其一) 李白 一、导入新课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是常建笔下一条弯曲而清幽宁静的小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是岑参笔下蕴含着恋恋不舍之情的别友之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人陆游告诉我们,身处困境时,不要灰心,也许下一个路口就会出现柳暗花明的境地。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行路难》,看看诗人李白的人生之路是怎么样的?他做出了什么样的抉择呢? 二、知人论世 李白出生于商人家庭,自小博览群书,是个少年天才,对弹琴、舞剑都十分精通。15岁立志要辅佐帝王,20岁时,希望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却遭到婉拒。24岁时,仗剑出蜀、辞亲远游。27岁时,入赘许家。30岁开始,一直行走于拜谒途中。42岁,供奉翰林。44岁,被唐玄宗“赐金放还”。56岁,李白投靠永王。他57岁时,永王兵败,李白获罪。62岁,李白因病去世。 三、诗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写下了此篇《行路难》。本诗为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时所作。 四、共学探究 活动一:朗读诗歌 1.齐读诗歌,读准字音。 投箸zhù 冰塞sè川 歧qí路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 李白 2.听范读,把握节奏,注意感情和抑扬变化。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再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看图片,读出相对应的诗句。 1.诗人的“路,难行”,体现在哪些句子上?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路,难行! 活动二:品读诗歌 面对美酒美食却难以下咽,内心苦闷、茫然。 仕途上遭遇艰难险阻,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2.本诗中运用哪些典故?有什么作用?诗人发出怎样的感慨? (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这两句诗是运用姜尚垂钓时遇周文王而得到重用的故事、伊尹受商汤重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的故事,表达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仕途不顺,运用反复手法,表达诗人对前途渺茫的感慨。 路难,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两句诗运用典故,引用宗悫的“乘长风破万里浪”,比喻作者终将会实现远大的政治理想。 3.“行路,难”,最后,作者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活动三:再读诗歌 这首诗,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无心享用,内心苦闷 心羡先贤,有所期待 面对现实,愤懑迷茫 憧憬未来,自信乐观。 → → → 五、归纳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遭遇挫折时思想上的痛苦与悲愤,抒写了诗人世路艰难、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也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在悲愤中不失豪迈,在失意中仍充满信心的诗人李白。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积极乐观,坚韧奋进的新时代青少年。当我们遭遇人生挫折时,也应该乘风破浪,继续前进,愿你们的人生,犹如五月的鲜花,向阳而开。 六、课堂练习 (1)李白的《行路难》中通过“ , 。”这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