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34361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整本书阅读《童年》分享课 教案

日期:2025-11-0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799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 cover
整本书阅读《童年》分享课 【教学目标】 1.展示思维导图,回顾小说人物和故事情节。 2.关联小说情节,思考交流,感受阿廖沙童年所经历的苦难。 3.关联小说人物,合作探究,感受小说立体的人物形象。 4.关联小说环境背景,补充资料,感悟成长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关联小说情节和人物,思辨讨论,感受阿廖沙童年所经历的苦难和小说立体的人物形象。 难点:了解小说环境背景,感悟成长的力量。 【教学方法】 成果展示法、合作探究法、思辨讨论法、学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 整本书《童年》、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流阅读感受 1.请用一句话说说阅读《童年》这本书的感受。 2.你在阅读这本书时,遇到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3.学生自由交流。(预设:人物众多,故事情节复杂等) 【设计意图】通过“一句话谈阅读感受”快速唤醒学生的文本记忆,使其从个人体验切入课堂;同时以“阅读难题”设问,精准捕捉学生自主阅读中的核心困惑,为后续教学环节的针对性展开提供依据,实现自然导入与学情摸底的双重目标。 二、梳理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回顾故事内容 过渡:那我们就先从人物关系图入手,前期,老师曾布置了梳理人物关系图和故事情节思维导图的作业,同学们都完成得非常认真。 1.课件展示学生绘制的人物关系图,请同学上台介绍设计思路。总结共同点:都是以“阿廖沙”为中心人物,按照关系的亲疏远近进行分类梳理。 2.课件展示故事情节思维导图,梳理关键事件,对整本书做整体回顾。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课前绘制的人物关系图与思维导图,既肯定其自主学习成果,又通过“上台分享设计思路”推动学生主动输出对文本的理解;同时总结“以阿廖沙为中心”的梳理逻辑,帮助学生掌握核心阅读方法,为后续深入分析人物与情节搭建清晰框架。 三、关联情节,回忆童年苦难 1.板贴色带,如果说要用一种颜色来形容高尔基的童年,你认为用什么颜色合适?你能结合具体的情节说一说吗? 2.学生思考交流,可用灰色或者黑色。 3.聚焦灰色(黑色)童年的典型章节:外祖父打阿廖沙的片段,同学分角色朗读。你们觉得外祖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狠”在哪里? 4.阿廖沙还挨过哪些打?(课件出示挨打的内容)阿廖沙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联系这些情节,看他的童年是怎样的?(灰暗的) 5.了解作者笔名的含义。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高尔基是作者的笔名。完整的写法是:马克西姆·高尔基。翻译过来就是“最大的苦难”,他用“最大的苦难”作为自己的笔名,可见他的童年是遭受了多少苦难。 6.小结学法。高尔基三岁失去父亲,十岁失去母亲,常常挨打,童年确实是灰蒙蒙的。我们平时就是要这样把一个个情节关联起来,对小说的理解就会更深入。(板贴:关联情节忆苦难) 【设计意图】用“颜色形容童年”的具象化设问,降低学生表达门槛,激发其结合情节阐述“苦难”的兴趣;聚焦“外祖父打人”等典型片段,通过分角色朗读与细节追问,引导学生感知苦难的具体表现;补充“高尔基笔名含义”的背景,强化苦难的真实性,最终以“板贴学法”明确“关联情节”的阅读策略,落实“感受童年苦难”的教学目标。 四、关联人物,感受立体形象 1.聚焦人物,寻找“温暖” 师:阿廖沙的童年仅仅是灰色(黑色)的吗? 预设:在他的童年里,还出现了外祖母、小茨冈、好事情这样的人,为他的童年增添了其他的颜色。 2.小组合作,梳理归纳。谁给予了他什么颜色,给予了他什么?小组合作,开始。(五分钟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3.交流汇报,体会关键人物对于阿廖沙成长的影响。 4.引发质疑,思辨外祖父的形象。在阿廖沙的成长历程里,有一个很特殊的人物———外祖父,你认为外祖父算不算阿廖沙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请学生结合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