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34780

6.1树立法治观念课件(共21张PPT)+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09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228244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法治,视频,八年级,道德,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单元分析 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第四课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4.1 维护秩序靠规则 4.2 遵守规则 5.1 文明有礼 5.2 诚实守信 单元目标:本单元以“维护社会秩序”为主题,主要让同学们明确维护社会秩序靠规则,要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知道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要学习并践行道德和法律规范,提高道德修养,树立法治观念。 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 6.1 树立法治观念 6.2 学会依法办事 5.3 友善待人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数据:共调查了2834名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人员、410名未成年犯社区矫正人员、751名专门学校学生和2385名普通中学学生。 “不懂法律”的占65%,“不知道是犯罪,也不知道会受到处罚”的占58.1%,“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的占64.7%。 上述情况说明了什么? 法律意识淡薄,不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我们要认真学习法律,提升法治素养,树立法治观念。 新课导入 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 -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 法治 观念 树立 探究与分享 阅读课本P46—49,思考下列问题: 1、法律的含义、要求? 2、法治观念的体现(内涵)? 3、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 4、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自 学 导 航 一、法律的含义、要求? 某小区高层住宅发生火灾,消防员小谢在抢险灭火过程中壮烈牺牲,上级部门批准他为烈士。曾某在100多人的网上聊天群里公然发表侮辱性言论,歪曲小谢英勇牺牲的事实。对此,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曾某的行为构成对烈士小谢名誉的侵害,侵犯了社会公共利益,人民法院判决曾某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在报纸上公开赔礼道歉。该案判决后,参与审理的人民陪审员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到校园、社区企业以案释法,助推树立尊崇英烈、尊重英雄的良好社会风尚。 结合以上材料,说说什么是法律? 有人说我们有言论自由,在网上可以想说啥就说啥,这是我们的自由,别人无权干涉,你认同吗?为什么?那么我们要怎么做? 不认同。言论自由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毫无界限的发表言论,在发表言论时不能侵害他人、集体、社会和国家的利益。 含义: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我们必须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 【笔记】1.法律的含义、要求? P46 ①含义: ②要求: 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我们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法治观念, 学会依法办事。 二、法治观念的体现(内涵)? “被动遵守”与“主动信仰” ▲怕被交警罚款而不闯红灯 ———被动遵守法律’ ▲发自内心认同法律规定“闯红灯危害安全”,所以不闯红灯———主动信仰” 对比两种行为,说说什么是法治观念? 法治观念体现为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缺乏法治观念 具有法治观念 三、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 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 ———卢梭 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 ———习近平 以上名言共同说明了法律的权威来源于什么? 只有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才会成为人们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笔记】2.法治观念的体现(内涵)? 法治观念体现为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②在我国,法治是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秩序、捍卫国家尊严、实现人民权利与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