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35664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0次 大小:5137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古诗词,2024-2025,必修,语文,高一,统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 金陵怀古》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桂枝香 金陵怀古》核心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中既描绘了金陵的壮丽秋景,也暗含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B.“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批判了历代统治者因荒淫误国导致的兴亡循环 C.全词仅聚焦历史往事,未涉及对当代社会的思考与警示 D.词人借金陵怀古,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对长治久安的期盼 2.下列对《桂枝香 金陵怀古》艺术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仅用白描手法,直白呈现金陵的山水格局 B.词的上阕写景,下阕怀古抒情,情景交融,层次分明 C.未使用用典修辞,所有内容均为词人直接抒发,无历史典故支撑 D.语言华丽浮夸,多堆砌辞藻,缺乏真挚情感与深刻思考 3.下列对《桂枝香 金陵怀古》关键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以比喻手法描绘金陵山水的壮美,奠定全词雄浑基调 B.“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捕捉江边动态场景,展现金陵的繁华景象 C.“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感叹六朝兴亡已成往事,只剩眼前萧瑟秋景 D.“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仅表达对商女传唱亡国之音的不满,与统治者无关 4.下列对《桂枝香 金陵怀古》体裁与格律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豪放派词,作者王安石突破传统婉约词风,意境雄浑开阔 B.词牌为“桂枝香”,双调一百零一字,上下阕各十句,格律严谨 C.上阕写景,下阕怀古,符合“景—情—理”的豪放词常见结构 D.属于婉约派词,语言含蓄委婉,仅侧重个人情感抒发 5.下列对《桂枝香 金陵怀古》创作背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创作于王安石变法期间,当时北宋面临内忧外患,社会矛盾尖锐 B.金陵作为六朝古都,历史上多次兴衰更替,为词人怀古提供了情感载体 C.王安石借金陵怀古,既感叹历史兴亡,也暗含对变法的坚定信念与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D.词人创作此词是为了单纯怀念六朝繁华,无现实针对性 6.下列对《桂枝香 金陵怀古》现实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以史鉴今”的思维,对当代社会治理、政策制定具有启示意义 B.提醒当代人需警惕“荒淫误国”,坚守责任担当,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C.仅记录古代金陵的历史与秋景,与当代“历史传承”“责任担当”等议题无关联 D.词中展现的家国情怀,对当代青年树立历史责任感具有借鉴价值 二、古诗词阅读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桂枝香 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背景:《桂枝香 金陵怀古》创作于北宋神宗熙宁年间(约1075年前后),是王安石的代表作之一。此时的王安石,正值推行变法的关键时期———北宋自建立以来,历经百年,虽表面繁荣,实则积弊重重: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冗官、冗兵、冗费问题突出,国家财政空虚;边境面临辽、西夏的威胁,军事力量薄弱。为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青苗法、市易法、保甲法等一系列变法措施,旨在富国强兵、缓解社会矛盾。 然而,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既得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社会上关于变法的争议不断,政治局势复杂。王安石身处变法漩涡中心,内心既有对变法的坚定信念,也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在此背景下,他登临金陵(今南京)———这座历经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兴衰的古都,触景生情,写下这首怀古词。 金陵作为六朝古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