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36661

第6课共同筑牢民族团结基石课件(共23张ppt)-《中华民族大团结》七年级全一册

日期:2025-11-22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265903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ppt,七年级,中华民族大团结,23张,6课,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六课 共同筑牢民族 团结基石 01 贯彻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发展原则 02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目录 03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 导入新课 为什么说‘共同当家做主’在旧中国不可能实现? 1949年开国大典,毛泽东同志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56个民族的代表都站在天安门城楼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了主人,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70多年来,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建设国家,共同分享幸福安康的生活,共同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01 贯彻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发展原则 探究与分享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占14.8%,涵盖55个少数民族 。西藏门巴族珞巴族人口不足万人,仍各有1名全国人大代表,体现"人口少民族权利不减少"原则。 思考:材料体现了各民族怎样的发展原则? 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具有同等的地位,依法享有权利、履行义务。 民族平等 彝海结盟 :1935年红军长征期间,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开创党的民族政策实践先河。 昭君出塞 :汉代王昭君远嫁匈奴,促成汉匈60年和平发展,被传颂为民族团结象征。 文成公主进藏 :唐代和亲促进汉藏文化交流,奠定民族友好基础。 历史典故 结合材料,从各民族发展角度出发,谈谈你对以上历史典故的看法。 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的重要保障。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原则 我国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持续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尊重各民族群众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 积极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维护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02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 中国一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 包括23个省 5个自治区 4个直辖市 2个特别行政区 知识拓展: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 我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我国建立了155 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以及30个自治州和120个自治县(旗)。 此外,我国在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还有近千个民族乡,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补充形式。 自治地方与自治机关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本目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仅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 激发各族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凝聚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②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 ③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汇聚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