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季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历史学科试卷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9 4 5 6 7 P 9 10 答案 A A A A D B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4 A 0 C D B B 心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Q B c 1.A 【详解】由题干“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 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可知,条款允许英国人及家属在五个沿海 港口居住、通商。结合所学可知,《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 处通商口岸,符合题干描述,A项正确:《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排除B项:《马关 条约》开放沙市、重庆等地,排除C项:《辛丑条约》无通商口岸条款,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故选A项。 2.A 【详解】根据题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中国禁毒第一人”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1839年林则徐主持虎门销烟,这是近代中国禁毒的标志性事件,直接体现了题干中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A项正确:维新变法是由康有为、 梁启超推动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与禁毒无关,排除B项:投资设厂属于洋务运动或民族 工业的内容,和禁毒没有关联,排除C项;谈判签约涉及不平等条约,与林则徐禁烟的事 迹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详解】据题干“三元里人民抗英指挥旗、甲午海战北洋海军军号”和所学知识可知,三元里 人民抗英是抗击英国侵略,甲午海战是抗击日本侵略,两件文物均见证抗击外来侵略,C项 正确:“崇洋逐新”体现对西方事物的崇尚追求,与文物体现的反侵略无关,排除A项;“实 业救国”是通过发展实业挽救民族危亡,题干文物是军事抗争相关,排除B项;“武装反清” 是反对清朝统治,而文物是反抗外国侵略,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列举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 联军侵华,均为列强逐步扩大侵华的历史事件。每次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如 答案第1页,共10页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主权不断丧失,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民族危机日 益加剧。因此,A项准确概括了这一线索,A项正确;B项强调“抗争”,但题干未涉及人民 反抗,排除B项;清朝终结于1912年辛亥革命,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近代化探 索”属于中国内部应对措施,且最早的探索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据第一幅漫画和所学可知,这是圆明园大水法遗址被火烧毁的景象,第二幅图是英 国和法国从圆明园抢夺的宝物,因此,漫画反映的是英法联军抢劫并烧毁圆明园,A项正确;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的是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等,排除B项: 八国联军占领并劫掠北京城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不符,排除C 项;中国产品在国际上备受欢迎与材料中火烧圆明园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详解】据题干“两次鸦片战争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从图中可以看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D项正确:西方经济侵略方式转为资本输出是在甲午 中日战争后,排除A项:“完全被西方列强控制”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中国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起义军为“太平军”,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政权: 为推翻清朝统治,进行北伐和西征,全盛时拥有中国半壁江山,因此这首歌谣反映的是太平 天国运动,A项正确;维新变法是政治改革运动,未涉及军事斗争,排除B项;义和团以“扶 清灭洋为口号,活动于北方,排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