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39350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期中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1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3次 大小:1423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
  • cover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试题历史 (闭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20 小题,共20分) 1.近代以来,西方廉价的棉纺织品在我国沿海地区倾销,导致城乡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的 衰落而与农业分离;同时外国资本加强对中国原料的掠夺,使中国农村商品生产迅速 发展。这表明西方的侵略( ) A. 使中国传统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B. 促使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始 C. 客观上促进了沿海经济的发展 D. 加速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 2.作为鸦片战争的胜利者,英国人倍感失望,因为中国人不愿与他们接触,通商口岸并没有 带来所期望的贸易扩张。英方认为,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获得更多的租界。1856年,曼彻斯 特商会声称:“我们同中国的贸易直到买卖权扩展到我们现在所局限的港口以外的地方, 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材料主要体现了( ) A. 鸦片战争对中英双方的全面影响 B. 英国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C. 中英两国不同的经济结构和政策:D." 清政府晚期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 3.章开沅在《中国近现代史》中说道,学术界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有的持肯定态度, 认为是进步的、革命的。这主要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 ) A. 提出平分土地的方案 B. 空想色彩浓厚 C. 巩固了太平天国政权 D. 反映人民愿望 4. 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 的声威,”该历史场景出现在( ) A. 黄海海战 B. 定海战役 C. 威海卫战役 D. 辽东半岛战役 5.清朝的读书人是不能议论朝政的,但1895年战败的屈辱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战胜 了恐惧与谨慎,使举人联合起来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诉求。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 黄海海战 B. 公车上书 C. 戊戌政变 D. 列强瓜分中国 6.面对被日本打败的中国,各帝国主义国家蠢蠢欲动,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了《马关条约》中除割地赔款以外中国给予日本的所有特权。这 ( ) A. 催生了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出现 B. 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 导致帝国主义在华矛盾不断加剧 D.使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日益合流 7.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 进化观念,从而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开了一个缺口。这主要强调戊戌变法运 动是一场( ) A. 封建自救运动 B. 爱国救亡运动 C.政治改良运动 D. 思想启蒙运动 8.胡适曾说,中国的文学凡是有一些生命的,都是白话的,或是近于白话的,其余的都是 没有生气的古董。这反映出胡适主张( ) A. 抨击封建礼教 B. 提倡民主与科学 C. 实行文学革命 D.传播马克思主义 9.《新青年》像春雷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 ) A. 革新了政治制度 B. 否定了传统文化 C. 促进了思想解放 D. 挽救了民族危亡 10.下面示意图反映出民国初年 北洋军阀:“宋案”一→复辟帝制→军阀割据 资产阶级:二次革命一→护国战争 →继续探索 A.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B. 专制独裁从未改变 C. 军阀割据贯穿始终 D. 法治观念深人人心 11.1912年5月,有记者问孙中山,愿意由袁世凯接任“总统”职位,是出于个人意愿,还是出于国家利益 孙中山回答:“两者皆是,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这反映了( ) A. 袁世凯具有求民主共和革命理想 B. 媒体深刻影响政治格局 C. 孙中山对袁世凯的本质认识不清 D. 孙中山灵活的革命策略 12.“民国”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飞跃。从法律上实现“民国”取代“帝国”的措施是( ) A.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发表《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