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失意不失志,知难不畏难 ———《行路难》唐·李白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词赏句,理解诗歌内容。 2.分析典故,把握作者的感情态度,理解作品的深刻意蕴。 3.感受诗人充满自信、乐观进取的精神,积极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 示例:乐府诗 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律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 (kè hán) /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ān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chí)/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回顾《木兰诗》,感受乐府诗在节奏、韵律上的特点。 《木兰诗》全诗共有332个字,组成了62个句子。 2个9字句: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6个7字句:不闻/爷娘/唤女声2句、木兰/不用/尚书郎、磨刀霍霍/向猪羊、不知/ 木兰是女郎、安能/辨我/是雄雌? 54个都是5字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充分体现了我国古典优秀诗歌整齐而又起伏变化的节奏特点。这几个7字句和9字句都不是随意设置的,诗人将它们与5字句互相配合、交错使用,使得诗歌的节奏张弛有致,既烘托了诗歌的意境,又便于情感的抒发。 如: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分析:这8个句子,分成两组,每一组又都以5、5、7、9的句式,2/3-2/3-2/2/3-2/4/3的停顿,依次勾连排列,形成十分工整的对应关系。先急后缓、急缓相容,写出了木兰急于奔赴战场而又眷恋亲人的心情。 《木兰诗》韵律美还表现在句式的铺排上,诗人在吟咏诗句上费尽了心思,调动了种种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复沓、顶真等,极力做到节奏明快流畅,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木兰诗》五言为主,兼有七言、九言 《石壕吏》五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七言为主,兼有二言、九言。 《卖炭翁》七言为主,兼有三言。 乐府诗语言朴素自然,形式自由多变,回环往复,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这样的体裁,更易于表现诗人的感情变化,表达诗人内心情感。 《行路难》:1.七言为主,杂以三言。节奏2/2/3→2/1→1/2→2/2/3,齐整中有变化。2.押韵自由,灵活多变。前四句押的是“ an ”韵 , 后两联又换了“ ai ”韵。读起来既有气势,又有变化。3.错落有致,摇曳多姿。 分类 诗体 用韵 节奏 《行路难》 乐府诗 可换韵 an 韵 → a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