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41752

小学数学苏教版(2024)二年级上第一单元《1~6的表内乘法》表格式教学设计(7课时)

日期:2025-11-22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6026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小学,教学设计,格式,1~6的表内乘法,第一,单元
  • cover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 (二 )年级 单元名称 1-6的表内乘法 单元课时数 7课时 设计者 课标 分析 内容要求: 1.探索乘法的算理和算法,会简单的乘法。 2.在解决生活情景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 学业要求: 1.能描述乘法运算的含义,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2.能熟练口算表内乘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 教学提示: 1.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操作活动,利用对应的方法理解乘法的意义。 2.在具体情境中启发学生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关注学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学业质量描述: 1.能结合具体情境,描述乘法运算的含义,能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形成初步的数感、运算能力和符号意识; 2.结合现实生活情境,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数感和应用意识。 3.通过操作、游、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形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合作交流意识与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 (知识结构图) 学情 分析 学生已掌握100以内加减法,能理解“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含义(如3+3+3=9),对“数量叠加”有生活化认知,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学生能通过模仿例题完成简单乘法计算,对朗朗上口的乘法口诀(如“一二得二”)记忆较快。能借助实物、图片等直观工具时,能更好地理解乘法意义。掌握1~2的乘法后,能尝试迁移方法学习3~4的乘法。 学生易将乘法与加法混淆,能背诵口诀,遇到具体问题时不会对应。对较大数字的计算易出错,尤其在脱离口诀单独计算时,容易因加法基础不牢导致错误(如5×6误算为5+6=11)。难以脱离具体情境理解乘法意义。 单元 学习 目标 能在具体情境中,准确识别“几个几”相加,能正确列出加法算式, 会改写成乘法算式,清晰理解乘法的含义。 经历1 - 6乘法口诀的完整编制过程,理解并掌握每句口诀的含义, 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培养抽象能力,发展初步的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 利用生动有趣的情景编制乘法口诀,培养初步的推理意识和合作交 流能力。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主动分析数量关系,将问题转化为乘法算式,培养模型意识,提升计算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形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单元 重点 难点 重点: 1.理解乘法的含义,掌握1-6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相应的乘法。2.理解并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难点: 乘法与加法的本质区分,理解乘法的含义,编制和记忆5 和6的乘法口诀。 2.灵活运用与迁移,依赖实物、图片等直观工具理解乘法意义,脱离具体情境后,抽象出“几个几”的模型,并列出算式。 单元 作业 设计 基础练习: 1.动手操作:请你拿出小棒,摆一摆。 摆出4个3根小棒为一组的图形,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用连加算式表示: 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摆出5个2根小棒为一组的图形, 完成填空:( )个( )相加 加法算式:( ) 乘法算式:( ) 2.圈一圈,填一填:在下面的点子图中。 每3个圈一组,圈了( )组,就是( )个( )相加。 写成加法算式是:( ) 写成乘法算式是:( ) 请你再尝试从另一个角度观察,比如每4个圈一组,完成同样的填空。 每4个圈一组,圈了( )组,就是( )个( )相加。 写成加法算式是:( ) 写成乘法算式是:( ) 能力提升 1.算一算: 3×5 + 6 = 4×6 - 5 = 2×3 + 4×2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5 = 20 + 5 6×( )= 30 - 6 4×( ) + 3×( ) = 25 拓展练习: 设计乘法主题场景并编应用题:利用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在家长陪同下设计一个生活场景,如布置生日派对。在场景中设置可以用1 - 6乘法计算的情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