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结构 一、选择题(共 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5年3月9日,我国发布首款碳核电池“烛龙一号”。已知碳的质子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4。则这种碳原子中的电子数为( ) A.14 B.6 C.8 D.20 2.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中子数为44,则硒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0 B.34 C.78 D.44 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 A. B. C. D. 4.下图所示是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钠原子描述错误的是( ) 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 B.质子数为11 C.共有3个电子层 D.是相对稳定结构 5.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后,一定不会改变的是( ) ①粒子的电性 ②电子层数 ③最外层电子数 ④质子数 A.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6.下列选项中,表示两个镁离子的是( ) A.Mg2+ B.Mg C.2Mg2+ D.2Mg 7.下列关于离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C.离子是一种不显电性的粒子 D.原子可以转化为离子 8.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属于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9.科学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测定相对原子质量新值有重大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 A.张青莲 B.徐寿 C.闵恩泽 D.门捷列夫 10.有关相对原子质量说法错误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 B.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是因为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太小 C.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铁,说明一个铜原子的质量大于一个铁原子的质量 D.化合物中,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则该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也越大 二、非选择题:共4题,30分。 11.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探索。 材料一 1803年,道尔顿在原子论中提出:物质由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构成。 材料二 1897年,汤姆孙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荷的微粒,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 材料三 1911年,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α粒子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轰击金箔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度超过90°,有的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材料四 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发现一个α粒子留在了一个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同时有微粒从氮原子中被打出。 (1)汤姆孙实验中,带负电的微粒是 。 (2)卢瑟福实验中使用的金箔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通过卢瑟福实验,可推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 (填图1中字母)。 (3)当α粒子轰击金箔时,图2所示的运动轨迹不可能是 (填字母)。 (4)一个α粒子的质量和一个下列原子质量最接近的是_____(填字母)。 A.氢 B.氦 C.锂 D.氧 12.[中]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19世纪末汤姆孙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提出类似“葡萄干布丁”的原子模型。为进一步探究原子的结构,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了 粒子散射实验。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只有少数 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 粒子的偏转超过 ,有的甚至几乎达到 ,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 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 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