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43964

1.3.1长度的单位及测量-课件-2025-2026学年2024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教学课件(37页PPT)

日期:2025-11-24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107531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3.1,2024,37页,教学课件,全册,八年级
  • cover
(课件网)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1.3.1 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副标题: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授课教师:[你的姓名] 授课日期:[具体日期] 幻灯片 2:目录 为什么要测量长度? 长度的国际单位 长度的常用单位及换算 常见物体的长度参考 测量长度的工具 ———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长度测量的读数与记录 误差与错误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幻灯片 3:情境导入 ——— 为什么要测量长度? 图片展示:裁缝量体裁衣、建筑工人测量墙体长度、工程师设计零件尺寸、学生用尺子量课本宽度的图片。 提问引导: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知道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比如买衣服时要知道身高和肩宽,装修时要知道房间的长宽。如果不进行准确测量,会出现什么问题?(比如衣服不合身、家具放不下等)由此可见,准确测量长度对我们的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都至关重要。 幻灯片 4:长度的国际单位 核心内容: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为 m。 单位由来:为了保证 “米” 的定义准确统一,国际上规定:1 米是光在真空中 1/299792458 秒内传播的距离。这一定义基于光速,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适用于全球科学研究与生产生活。 幻灯片 5:长度的常用单位及换算 常用单位:除了基本单位 “米(m)”,生活和学习中还会用到比米大的单位和比米小的单位,具体如下: 比米大的单位:千米(km) 比米小的单位: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单位换算关系: 1 km = 10 m(1 千米 = 1000 米) 1 m = 10 dm(1 米 = 10 分米) 1 dm = 10 cm(1 分米 = 10 厘米) 1 cm = 10 mm(1 厘米 = 10 毫米) 1 mm = 10 μm(1 毫米 = 1000 微米) 1 μm = 10 nm(1 微米 = 1000 纳米) 换算技巧:单位换算时,“大单位换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换大单位除以进率”。例如,将 5 米换算成厘米:5 m = 5 × 10 × 10 cm = 500 cm;将 2000 毫米换算成米:2000 mm = 2000 ÷ 1000 m = 2 m。 幻灯片 6:常见物体的长度参考 图片展示:结合实物或图片,标注常见物体的长度,帮助学生建立长度概念: 成年人身高:约 1.5~1.8 m 课桌高度:约 0.75 m(或 75 cm) 物理课本长度:约 26 cm(或 0.26 m) 铅笔长度:约 18 cm(或 1.8 dm) 一元硬币直径:约 25 mm(或 2.5 cm) 一张纸的厚度:约 0.1 mm(或 100 μm) 教室长度:约 8~10 m 操场跑道一圈:约 400 m 实践活动:让学生用手比划 1 米、1 分米、1 厘米、1 毫米的长度,感受不同单位的实际大小。 幻灯片 7:测量长度的工具 ——— 刻度尺 常见刻度尺分类: 按用途分:学生刻度尺(用于学习测量)、卷尺(用于测量较长物体,如房间长度、身高)、游标卡尺(用于精确测量较小物体,如零件尺寸,精度可达 0.02 mm 或 0.05 mm)、螺旋测微器(也叫千分尺,用于更精密的测量,精度可达 0.001 mm)。 图片展示:学生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实物图片,标注各自的特点(如学生刻度尺量程一般为 0~20 cm 或 0~30 cm,分度值为 1 mm)。 初中阶段重点:初中物理中,我们主要学习学生刻度尺和卷尺的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仅作了解。 幻灯片 8: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一)——— 选、放、看 1. 选: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依据:根据测量物体的长度和所需的精度选择。例如,测量课本长度,选择量程 20 cm、分度值 1 mm 的学生刻度尺即可;测量教室长度,需选择量程 10 m 或 20 m 的卷尺。 注意:避免 “大材小用”(用卷尺测铅笔长度)或 “小材大用”(用学生刻度尺测教室长度,需要多次测量,误差较大)。 2. 放:正确放置刻度尺 要求: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若被测物体是直线,刻度尺需与物体边缘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