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44151

8.1 压力的作用效果-课件-2025-2026学年2024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教学课件(67页PPT)

日期:2025-11-25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619309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科版,PPT,67页,教学课件,全册,八年级
  • cover
8.1 压力的作用效果 一、课程导入:生活中 “压力效果” 的差异 (一)情境体验与提问 实物互动与现象观察:邀请学生上台完成两个小实验 ———用食指和拇指分别按压图钉的钉帽和钉尖,感受手指的疼痛程度;②用手掌平放在桌面上,先轻轻按压,再用力按压,对比两次桌面形变(可通过桌面上放置的轻小物体观察)。同时展示生活场景:③用滑雪板在雪地上行走,人不会陷进雪里;④穿高跟鞋的人在松软地面行走,鞋跟会陷进地面。 引导提问:“同学们,按压图钉时钉尖比钉帽更疼,用力按压桌面时形变更明显,滑雪板和高跟鞋在地面的凹陷程度也不同。这些现象都与‘压力的作用效果’有关。为什么同样的人,穿不同鞋子在地面的凹陷程度不同?压力的作用效果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 导入目标:通过直观的压力作用效果差异,引发学生对 “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 的思考,自然过渡到本节课核心 ———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理解压强的概念,建立 “控制变量法” 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思维。 二、知识点 1:压力的基本认知 (一)压力的定义 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用符号 “F” 表示)。 关键词解析: “垂直作用”:压力的方向必须与物体表面垂直,若力的方向不垂直于物体表面,则该力不是压力(或需将力分解出垂直于表面的分力作为压力)。例如:用手推斜面的木块,手对木块的推力方向沿斜面,不是压力;木块对斜面的力垂直于斜面,是压力。 “物体表面”:压力作用在被压物体的表面,施力物体是产生挤压的物体,受力物体是被挤压的物体。例如:书放在桌面上,书对桌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书,受力物体是桌面,作用点在桌面表面。 (二)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学生易将压力与重力混淆(如书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书的重力,但二者本质不同),需通过对比明确区别: 对比维度 压力(F) 重力(G) 产生原因 物体间的挤压 地球的吸引 施力物体 挤压物体(如书) 地球 受力物体 被挤压物体(如桌面) 物体本身(如书) 方向 垂直于物体表面(方向可变) 竖直向下(方向固定) 大小关系 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且无其他垂直方向力时,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F=G) 大小由质量决定(G=mg),与放置方式无关 实例 书对斜面的压力(垂直斜面)、手对墙壁的压力(垂直墙壁) 书的重力(竖直向下)、人的重力(竖直向下) 三、知识点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探究) (一)实验猜想与假设 基于生活体验,提出猜想: 猜想一: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 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如用力按压桌面比轻轻按压,桌面形变更明显)。 猜想二: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 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如图钉钉尖受力面积小,比钉帽更容易按压进物体)。 (二)实验设计思路 采用 “控制变量法”: 探究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控制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大小,观察压力作用效果; 探究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控制压力大小不变,改变受力面积,观察压力作用效果。 (三)实验器材与操作 实验器材:海绵块(质地松软,形变明显,便于观察压力作用效果)、砝码(50g / 个,用于改变压力大小)、小桌(桌面面积较小,可正放或倒放,改变受力面积)、刻度尺(测量海绵块的凹陷深度,量化作用效果)。 实验步骤与现象记录: 实验 1: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控制受力面积不变) 实验次数 实验条件 操作内容 实验现象(海绵凹陷深度) 现象分析 1 受力面积:小桌正放(桌面接触海绵,面积 S?);压力:小桌重力(G?) 将小桌正放在海绵块上,观察海绵凹陷情况,用刻度尺测量凹陷深度 h? h? ≈ 1cm 压力较小,作用效果较不明显 2 受力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