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44260

12.3探索宇宙-课件-2025-2026学年2024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教学课件(22页PPT)

日期:2025-11-25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1156411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2.3,物理,PPT,22页,教学课件,全册
  • cover
(课件网) 12.3 探索宇宙 一、课程导入:从 “天圆地方” 到 “宇宙无垠”——— 人类认知的跨越 (一)情境回顾与提问 认知历程展示:播放简短视频,呈现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演变 ——— 古代中国人认为 “天圆地方”,古希腊人提出 “地心说”,哥白尼创立 “日心说”,现代科学证实宇宙是由无数星系构成的庞大系统。展示一组对比图片:肉眼看到的星空、望远镜拍摄的星云、航天器传回的火星表面照片。提问:“从‘地球是宇宙中心’到‘宇宙包含数十亿个星系’,人类如何一步步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浩瀚的宇宙究竟由什么构成?我们又该如何探索它?” 导入目标:通过人类认知宇宙的历史,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明确本节课核心 ——— 了解宇宙的层次结构、人类探索宇宙的工具与成就,树立 “宇宙无垠、探索不止” 的科学观念。 二、知识点 1:宇宙的层次结构 ——— 从微观粒子到宏观星系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从最小的粒子到最大的总星系,每个层次都有其独特的天体和运动规律,如同 “俄罗斯套娃” 般层层嵌套。 (一)太阳系:人类的 “家园星系” 组成与核心: 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包括 8 大行星、矮行星(如冥王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所有天体通过太阳的引力维系在太阳系内。 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 99.86%,通过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氢核聚变为氦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为太阳系所有天体提供光和热。 八大行星的分类与特点: 类地行星(近太阳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特点是体积小、密度大、由岩石构成,表面有固态外壳(如地球有大气层和液态水,火星有稀薄大气层和干涸的河床); 类木行星(远太阳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特点是体积大、密度小、由气体或液态物质构成(如木星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体积是地球的 1316 倍,主要由氢和氦组成,有著名的 “大红斑” 风暴)。 太阳系的 “特殊成员”: 彗星:俗称 “扫帚星”,由彗核(冰和岩石的混合物)、彗发(彗核升华形成的气体云)、彗尾(太阳风推斥形成的长尾,始终背离太阳)组成,最著名的是哈雷彗星,公转周期约 76 年;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由无数小行星组成,推测是太阳系形成初期未凝聚成行星的物质碎片(如谷神星是小行星带中最大的天体,属于矮行星)。 (二)银河系:太阳系的 “宿主星系” 形态与规模: 银河系是一个棒旋星系,从侧面看像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 “铁饼”,直径约 10 万光年(1 光年 = 光在真空中 1 年传播的距离,约 9.46×10 km),中心厚度约 1.2 万光年,包含约 1000 亿 - 4000 亿颗恒星。 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一条旋臂(猎户座旋臂)上,距离银河系中心约 2.6 万光年,围绕银河系中心公转,公转周期约 2.5 亿年(称为 “宇宙年”)。 银河系的组成: 恒星:银河系的主要成员,除太阳外,肉眼可见的亮星(如天狼星、织女星)均属于银河系; 星云:由气体(主要是氢和氦)和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天体,是恒星形成的 “摇篮”(如猎户座星云,内部有大量正在形成的年轻恒星); 暗物质:银河系中存在大量不可见的暗物质,质量约为可见物质的 5 倍,通过引力作用维系银河系的稳定运行(目前尚未直接观测到,仅通过引力效应推测其存在)。 (三)河外星系与总星系:宇宙的 “庞大网络” 河外星系: 银河系以外的星系统称为河外星系,简称 “星系”,目前人类已观测到的星系数量超过 1000 亿个,每个星系都包含数十亿到数千亿颗恒星。 典型星系举例:①仙女座星系(M31):距离银河系最近的大型星系,距离约 254 万光年,是肉眼可见的最远天体,形态与银河系相似,正以约 110km/s 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