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青海省西宁七中优质教育集团中华校区九年级(上) 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4小题,1-8题每题 1分,9-14题每题 2分,共 20分,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 意) 根据以下材料,完成各小题: 2025年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阅兵活动 中,我国首次公开了东风 5 是一款液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液体燃料导弹主要由以下几个关键部分组 成:推进剂系统(包括燃料和氧化剂、燃烧室、喷管等。推进剂通常分为两类:氧化剂如液态氧、四氧化 二氮等,以及燃烧剂如液氢、偏二甲肼、煤油等。 1.下列关于导弹发射过程中的变化,与其他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 ) A. 发射井盖打开 B. 燃料混合反应 C. 压缩气体膨胀 D. 导弹位置升高 2.下列关于液氧、液氢化学性质分别描述正确的是( ) A. 助燃性、可燃性 B. 助燃性、助燃性 C. 可燃性、可燃性 D. 可燃性、助燃性 3.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动植物呼吸和石蜡燃烧都属于缓慢氧化 B.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都是空气污染物 C. 水银、红磷、五氧化二磷都属于纯净物 D. 熔点、密度、可燃性都是化学性质 4.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5.5 食盐,称量中他发现天平指针向右偏移,这时他应该( ) A. 减少食盐 B. 向右移动游码 C. 增加食盐 D. 调节平衡螺母 5.下列是某同学做的化学笔记,其中正确的是( ) A. 科学家与化学成就:闵恩泽— —定量研究空气组成 B. 实验现象及分析:点燃蜡烛刚熄灭时冒出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说明石蜡具有可燃性 C. 实验现象:碳在氧气中燃烧— —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实验室安全: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 —立刻用水盖灭 6.如图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过程。最终在 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 第 1 页,共 9 页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7.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相符的是 ( ) 选项 物质 性质 用途 氧气 助燃性 作嫦娥七号发动机燃料 稀有气体 通电可发出不同颜色光 制冷剂 氮气 化学性质稳定 食品防腐 氦气 沸点低 保护气 A. B. C. D. 8.小安同学使用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制取氧气的实验。在实验方案中,下列图标不需要标注的是( ) A. 护目镜 B. 热烫 C. 明火 D. 用电 9.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鉴别二氧化锰和木炭粉 观察颜色 分别向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有气泡产生的是过氧化氢 区分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溶液 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 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 化碳 A. B. C. D. 10.图1是利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点燃 红磷,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2 页,共 9 页 A. 实验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使气体膨胀 C. 如图2所示,其中表示红磷熄灭的是 点 D. 若 点时就打开弹簧夹,集气瓶中上升的水位高度会高于理论的水位高度 11.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分类 B. 物质的分类 C. 空气的成分 D. 可加热仪器分类 12.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按如图1所示实验,可探究分子有间隔 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按如图2所示实验,可探究分子大小不同 D. 验证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可将等量的品红同时分别加入到相同质量的热水和冷水中 第 3 页,共 9 页 13.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化学观念: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转化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