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认识经济全球化 含义 客观必然性———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 跨国公司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 主要表现 体制基———市场经济体制 根本动因———对利益的追求 跨国公司的要素 跨国公司的投资 跨国公司的影响 贸易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 复习回顾 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特征 如果一国生产某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个国家,我们就可以说相对于另一个国家,该国生产某产品存在比较优势。比较优势不仅存在于国家之间,也存在于地区之间、个人之间。比较优势的存在是形成分工的重要基础。 甲国 每人的劳动生产率 生产 粮 肉 800千克 或生产 600千克 乙国 每人的劳动生产率 生产 粮 肉 1000千克 或生产 1200千克 思考:根据两国的比较优势,甲国和乙国应该如何进行贸易? 甲国的比较优势是生产粮食,乙国的比较优势是生产肉,因此甲国应向乙国出口粮食,从乙国进口肉;乙国向甲国出口肉,从甲国进口粮食。 【P60上方相关链接】比较优势理论 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 第三单元 经济全球化 第六课 走进经济全球化 6.2 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坚持正确的义利观。 (难点) 2.理解如何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重点) 政治认同: 认同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认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明确我国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科学精神: 辩证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利弊,让经济全球化更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法治意识: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中要坚持正确义利观,遵守世贸规则,承担相应义务; 公共参与:搜集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不同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世界范围内的商品交换,各国经济联系加深 国际分工深化 促进生产力进步 科技革命 生产力发展 发挥比较优势 (1)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 (3)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进步、产业转移与结构升级,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根本动力 (2)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机遇(积极影响) 4.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的机遇 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利用率先开放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抓住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承接了以服装、纺织、玩具等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工业,实行“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的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一定会使各国普遍受益吗? 我将工厂迁到你们国家,给你们带来了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 我的工厂竞争不过甲国人办的工厂,只能宣告破产。 我是找到工作了,但每天加班加点地工作。只能挣到2美元 土地被严重污染,无法种庄稼。 乙国工人 甲国造纸业老板 乙国造纸业老板 乙国工人 乙国农民 贫富差距拉大 金融风险 环境污染加重 恶性竞争 剥削严重 二、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挑战) (1)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平衡问题。 我们必须高度关注贫困和饥饿问题,同时要正视和妥善处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给不同产业结构调整给不同产业、不同群体带来的冲击 一 、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2.挑战(不利影响) (2)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剧。 一国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酿成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或金融风险,导致风险全球化,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全球手机市场,苹果以12%的市场占有率独享73%的利润,三星以19%的占有率也有13%的利润。而中国华为、小米、OPPO、Vivo等品牌市场占有率达到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