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46009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梦回繁华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6次 大小:691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22课,梦回
  • cover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梦回繁华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夏天,溪水清澈透明,在绿草、鲜花、清风的簇(zù)拥下欢快地向前奔流。 B.为确保婴幼儿充分摄(niè)取营养,通常推荐使用维生素D滴剂。 C.经过长途跋(bá)涉,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大家激动得大声欢呼起来。 D.《清明上河图》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qiú jìn),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 2.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 A.严谨  考订  酒肆  细致入微 B.汴粱  城郭  沉檀  舳舻相接 C.覆灭  枢钮  描摹  农舍田畴 D.疏密  翰林  题跋  无瑕一顾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迎春花不与万芳争艳,在春寒料峭时,早早迎来春意,为万花试探时令的脉搏。 B.市场上,忙着选购年货的人们,摩肩接踵,犹如置身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C.每逢节假日,购物中心的路口便车水马龙,需要许多交警维持交通。 D.新春佳节期间,市民广场上的音乐喷泉日夜喷涌,络绎不绝。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学校对极少数不尊重教师、 无理取闹的事件, 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B. 我们学校的课改成果昭然若揭, 国内外同行大加赞赏, 纷纷前来观摩学习。 C. 传统文化如“四书五经” 对初中生可能比较陌生, 但对语文老师却是熟悉的。 D. 经济是否迅速发展, 关键在于能否加速培养出大量的高水平技术、 管理人才。 5.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B.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进而转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C.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 D.《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 6.下列对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列数字) B.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打比方) C.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引资料) D.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分类别) 7.下列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语言严谨准确,同时又颇具文学色彩,典雅而有韵味。 B.第四段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时,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C.《梦回繁华》这篇散文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认识,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 D.作者用文字表现绘画效果,有点有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8.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   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  。  。   。   。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一望而知其为画。 ①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线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 ②绘画中的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个物象的界线的。 ③又如画一曲尺形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鼻头上也并无此线,此线是鼻与脸的界线。 ④西洋画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线。 ⑤再如山水、花卉等,实物上都没有线,而画家盛用线条。 ②①④⑤③ B.①③⑤④② C.②①③⑤④ D.①④③⑤② 9.为帮助同学们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校刊编辑部打算为文物创编迷你剧本。请你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