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46225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练习(含解析)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11-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2次 大小:5391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古诗词,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燕歌行(并序)》中“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两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家”代指唐朝,以“烟尘”喻指边疆战事,开篇点明战争背景与地点 B.“辞家破残贼”既写出将士奔赴战场的决绝,也暗含对平定叛乱的信心 C.仅交代战争起因,未体现边塞环境的艰苦,内容单一,缺乏画面感 D.为后文描写战场惨烈、将士思乡埋下伏笔,推动诗歌叙事脉络发展 2.下列对《燕歌行(并序)》中“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两句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以“大漠”“穷秋”“塞草”“孤城”“落日”等意象,营造萧瑟悲凉的边塞氛围 B.“斗兵稀”仅表现士兵数量减少,未暗示战争的惨烈,情感表达平淡 C.纯客观描写边塞景物,未融入作者对将士的同情,缺乏主观情感 D.与“汉将辞家破残贼”的豪迈形成对比,凸显将士出征前的盲目乐观 3.下列对《燕歌行(并序)》中“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对比手法,将“战士战场浴血”与“将帅帐中享乐”形成鲜明对照 B.揭露将帅的失职与奢靡,暗含对朝廷用人不当、边塞管理混乱的批判 C.仅批判个别将帅,未涉及对战争本身的反思,思想深度不足 D.语言凝练,通过强烈反差引发读者对战士悲惨境遇的同情 4.下列对《燕歌行(并序)》情感主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达对边疆将士浴血奋战、牺牲奉献的敬佩与同情 B.批判将帅沉迷享乐、指挥失当,导致战争失利、士兵伤亡 C.仅抒发对战争残酷的哀叹,未体现将士的家国情怀 D.暗含对盛唐边塞政策的隐忧,以及对和平的向往 5.下列对《燕歌行(并序)》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叙事与抒情结合,既完整叙述战争过程,又融入作者情感与批判 B.善用意象叠加,如“大漠”“落日”“旌旗”等,构建生动的边塞画面 C.语言风格豪放雄浑,无细腻描写,无法体现边塞生活的细节 D.对比手法贯穿全诗,如“生与死”“乐与苦”“胜与败”,增强表达效果 6.下列对《燕歌行(并序)》与其他边塞诗关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王之涣《凉州词》都描绘了边塞的苍凉环境,体现边塞诗的共同特点 B.与王昌龄《从军行》都表达了将士的家国情怀,但批判色彩不如本诗强烈 C.与高适其他边塞诗(如《蓟门行五首》)相比,本诗叙事更完整,情感更复杂 D.仅注重战争场面描写,与其他边塞诗“边塞风光、将士思乡”的主题无关联 二、古诗词阅读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燕歌行(并序)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注释 ①摐金伐鼓:敲击金钲和战鼓,指军队出征。②榆关:即山海关,古代边疆重要关隘。③旌旆:旗帜。④逶迤:蜿蜒曲折的样子。⑤瀚海:沙漠。⑥单于:匈奴首领,这里代指敌军。⑦猎火:指敌军的篝火,暗示敌军来犯。⑧腓:枯萎。⑨玉箸:代指思妇的眼泪。⑩刁斗:古代军中用具,白天煮饭,夜间打更。 李将军:指李广,西汉名将,以爱兵如子、善于作战闻名。 背景材料 《燕歌行(并序)》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