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48256

安徽省芜湖市市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1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4次 大小:4785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安徽省,芜湖市,市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
    2024-2025学年度 素质教育评估试卷 第一学期期中 七年级历史 (答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和诠释。研究北京人时,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 A.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B.考古现场的影像资料 C.北京人头部复原图 D.历史学家的著述 2.考古发现,山顶洞人已产生一定的葬俗,人骨周围散布有赤铁矿粉末,并有许多装饰品。由此推知山顶洞人(  ) A.有一定的审美意识 B.能够缝制衣服 C.已掌握钻木取火技术 D.仍在使用打制石器 3.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长1900米,宽1700米,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能够修建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城市,说明当时良渚(  ) A.以原始农耕生活为主 B.统治者组织调动能力强 C.具有原始的宗教信仰 D.社会阶级分化相当明显 4.“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表明,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均出现了文明起源的迹象。长江中下游的良渚文化与东北辽河的红山文化,二者出土的玉器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据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特征是() A.满天星斗 B. 自成体系 C. 绵延不断 D. 多元一体 5.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黄帝。其原因是() A.他们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他们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他们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6.“夏传子,家天下。”这是《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 B. 夏朝时推行残酷的人祭 C. 夏朝推行禅让制 D. 夏朝创造了丰富的文化 7.一位文化学者曾写道“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那么我们在“殷墟”上 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A. 禹建都阳城 B. 盘庚迁殷 C. “国人暴动” D.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8. 下图是山东省出版发行的一份报纸的报头。与它的命名有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9.西周王朝用鼎制度中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这体现了西周(  ) A.社会腐败严重 B.经济发展不均衡 C.社会等级森严 D.论功行赏奖罚分明 10.关注历史教材的单元主题,可以准确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如图,教材目录横线处应填()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第7课百家争鸣 …… A. 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C.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1.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最主要共同原因是( ) A.少数民族袭扰 B.自然灾害严重 C.国君统治残暴 D.诸侯犯上作乱 12.东周初期,都城发生饥荒,周王室向诸侯请求资助。周襄王死后,周王室大臣又请求诸侯给予丧葬费用。材料反映出当时() A. 周王室管辖范围大大缩小 B. 初步确立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C. 诸侯政治地位提高 D. 王室衰微,财政陷入困境 1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造成这种社会剧变的根本因素是() A.百家争鸣推动思想转变 B.变法改革的推动社会发展 C.铁器、牛耕促进生产力发展 D.战争频繁带来社会变化 14.以下历史地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秦朝 ) A.春秋时期大国争霸 B. 战争不止社会倒退 C.战国时期经济发展 D. 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15. 《史记·商君列传》载:“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