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2024)科学七上期中复习—测量(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实验是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滴加液体 B.读取体积 C.测量温度 D.测量长度 2.如图所示是一支家庭常用的体温计。下列关于体温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读数时,体温计的玻璃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 B.它是根据水银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C.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有一个很细缩口,所以它的准确度比普通温度计高 D.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37.8℃ 3.小敏5次测量科学课本的宽度,结果分别为18.53cm、18.52cm、18.11cm、18.50cm、18.5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次的测量数据都是正确的 B.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C.18.50cm中最后一位“0”可以去掉 D.最后结果应记作18.43cm 4.有甲、乙、丙三种量杯,它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分别是: 甲:500毫升,10毫升;乙:100毫升,1毫升;丙:50毫升,1毫升, 现要测量体积约为40厘米3的酒精体积,选择哪种量杯进行测量最适合( ) A.甲 B.乙 C.丙 D.三种都可以 5.用材料甲制成的刻度尺去测量用材料乙制成的物体的长度。在15℃时测得的长度为l1,在30℃时测得的长度为l2.如果两次的测量方法都正确,且l1>l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材料膨胀程度不同,且材料乙的膨胀程度大 B.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种材料的长度均是1m,则在降低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C.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种材料的长度均是1m,则在升高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 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 6.用量筒测石块体积:①将适量水注入量筒中读出体积V2、②计算石块体积为V=V1﹣V2、③用细线系住石块浸没于量筒水中、④读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1,若要使结果误差尽量小,实验步骤的正确排序应为( ) A.①③④② B.④②③①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7.小明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mL。则小明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 ) A.小于6mL B.大于6mL C.等于6mL D.无法确定 8.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1.7m=1.7m×100cm=170cm B.10.8km=10.8km×1000=10800m C.1.5L=1.5×1000mL=1500mL D.550mL=550×0.001=0.55L 选项 操作 结果 A 用受热后的钢尺测量橡皮的宽度 偏小 B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C 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将体温计移出人体读数 偏小 D 测量纸张厚度时,没有将纸张压紧 偏小 9.学习科学的过程中,需要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下列操作可能会导致结果有偏差,则对于结果偏差判断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10.我们学习了刻度尺、量筒、量杯、液体温度计等测量工具,小科对它们的共同点的归纳,符合事实的是( ) A.它们都有零刻度线 B.它们的量程越大,分度值也越大 C.它们的刻度都是均匀的 D.它们测量能达到的准确程度都是由分度值决定的 11.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5℃,放在沸水中时示数为85℃,当放在某液体中时示数为45℃,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 A.40℃ B.45℃ C.48℃ D.50℃ 12.我国地铁线路的轨距采用国际标准1.435m,从中可知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A.1m B.1 dm C.1 mm D.1 cm 13.小科为测量小石块体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放入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以下操作会导致小科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放入小石块前仰视读数 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 C.在浸入小石块时有水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