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49804

【议题式】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12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2842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议题,文化交流,文化,交融,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成果”承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只有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国外文化有益成果,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新发展,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当代文化发展,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使中华文化更加积极主动的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因此,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这一框题的学习,就是要引导学生认同中华文化,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立足国情,推动文化的交流互鉴、交锋交融,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投身我国文化建设的实践。本课由引言和三框组成,三框的内容形成递进关系,首先我们要承认文化具有民族性:其次,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世界文化的大花园,这样就导入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最最后论述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化交流的意义和要求。 2.理解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3.理解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 4.理解文化交融的意义。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2.科学精神: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 3.公共参与:正确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教学重点】 文化交流、文化交融的作用。 【教学难点】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区别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春节现在可不只是中国人的专属节日。申遗成功后,纽约街头挂起红灯笼,悉尼港湾亮起生肖灯,连巴黎人都开始学包饺子了!春节为什么能“火遍全球” 因为它超会“交朋友”:在东南亚和当地歌舞“混搭”,在欧洲和印象派艺术“联名”。 今天咱们就来看看,春节如何靠文化交流与交融,成为世界的“文化明星”的 新课讲授:出示目录课题———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第一幕: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议题一:从春节在海外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实践中探究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应该怎样进行文化交流推动文化的发展 议学情境一:阅读材料《春节习俗》 春节是中华传统佳节,各地习俗迥异:北方包饺子、逛庙会,南方做年糕、赏灯会沿海祭海、山区傩戏,尽显地域文化特色。随着华人迁居全球,纽约街头舞龙队伍穿梭伦敦广场红灯笼高挂,春节与当地文化交融--东南亚融入热带歌舞,欧洲市集摆上剪纸与本土手工艺品。申遗推动其全球传播既让世界看到中华文化的多样魅力,也在交流中催生新的文化表达,不同文明在互鉴中共同丰富,绘就多元共美的文化画卷。 议学问题:结合下面议学情境,回答下列问题: ①春节各地习俗的差异性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何种特征 这一特征对文化交流具有怎样的意义 ②春节在海外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实践,如何体现文化交流的原则与态度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①春节各地习俗的差异性彰显文化多样性与民族性,北方庙会、南方灯会等独特习俗展现地域文化个性,构成中华文化丰富内涵:为文化交流奠定基础,推动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与理解。 ②原则层面:中华文化在保持春节核心内涵基础上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双向丰富文化,推动共同发展; 态度层面:融合摒弃取代与西化,尊重包容彼此传统,互学互鉴破隔膜,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多元文明生态。 议学小结: 1、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1、文化交流的意义: 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