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49862

第15课《梅岭三章》课件+素材

日期:2025-11-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401581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5课,梅岭三章,课件,素材
    (课件网) 梅岭三章 陈毅 梅岭就是大庾岭,位于江西、广东两省交界处是秦岭余脉。 作者简介 陈毅(1901—1972),中国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章”,原意是乐曲告一段落。三章就是三首。《梅岭三章》是由三首现代绝句组合而成,与旧体诗结构是相同的,讲求平仄和押韵。但赋予旧诗新鲜的含义,语言修辞则是文言和白话相融合,是用旧体诗描写革命情怀的成功典范。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中央苏区失陷,便在赣粤边区开展游击战。1936年10月的一天,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大庾遇险,马上转回梅山,正遇上敌人搜山,就隐蔽在一个山坳里。敌人放火烧山适逢大雨,山火被雨淋灭。他们天黑时佯装撤走,半夜时又如狼似虎地扑了回来,但还是一无所获。 当夜陈毅同志带着伤病,用刀在陡坡上丛莽间开出一块一尺宽、 五尺长的地方。后来敌人从叛徒提供的情报中,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又兴师动众,日夜搜查,持续了“二十余日”,直到十二月初“西安事变”发生,敌人内部慌乱,才悻悻离去,于是“围解”。 这三首带有绝笔性质的诗就是在“虑不得脱”的情况下写的。“得诗”,说明陈毅同志当时从容、镇定;诗“留衣底”,又说明陈毅同志当时是准备把它作为遗言留给党和人民的。 写作背景 mǎng jīng yán 丛莽( ) 旌旗 ( ) 阎罗( ) 悬 ( ) 应有( ) 当纸钱( ) xuán yīng dāng 生字词 梅岭三章 陈毅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体裁:七言绝句 理解小序,了解背景。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1936年冬,梅山被敌人包围了。我身负重伤,又患疾病,藏匿在树丛密草中20多天,估计不能脱险,写成三首诗藏在衣服最里面。不久围困解除了。 不久围困解除了。旋,不就,随即。 这段小序是作者后来补记的。 小序有什么作用? 2.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交代时间、地点、缘由及背景。重伤患病被围,是“绝命诗”。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 V ↗ ↘ V V V ··· ↗ V V V V ·· ··· ↘ ↗ ↗ ↗ ··· ↗ ↗ V V V V · ··· 一 二 三 理解诗歌内容。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今天我将上断头台,心里想些什么呢? 回想起开创革命大业的艰难历程,我们经历了多少次战斗啊。 这次(如果我死了),我(就)去阴间招集我过去的部下, 十万人挥舞着红旗斩杀凶恶残暴的敌人。 本章表现了诗人至死不渝、血战到底的革命斗争精神 “断头今日意如何”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有何表达效果? 设问 在全诗中起总领全篇的作用。 开头一问,恰似晴空中的一声惊雷,把革命者面对牺牲的情景呈现在读者面前,给整首诗奠定了慷慨悲壮的感情基调。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第一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