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50799

3.3 唯物辩证法的是实质与核心 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5-11-12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230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唯物辩证法,实质,核心,教学设计,高中,政治
  • cover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 一、教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课选自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三课第三框,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内容。它承接前两框“联系观”“发展观”,揭示了联系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矛盾,同时为后续“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构成了唯物辩证法“总特征—实质核心—方法论”的完整逻辑体系。课程内容立足哲学原理与现实实践的深度融合,既阐释对立统一规律的核心内涵,又引导学生用矛盾分析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对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核心素养具有决定性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矛盾的含义(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区分及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 - 教学难点: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区分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将矛盾分析法灵活应用于现实问题分析。 二、学情 高二学生已掌握联系观、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对生活中的“对立统一”现象(如学习与休息、机遇与挑战)有初步感知,但抽象思维仍需深化。他们关注时政热点、乐于思辨探究,却容易混淆“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实践应用”等抽象原理理解存在困难。结合最新学情特点,本节课需通过鲜活的2025年时政案例和精准的方法点拨,降低概念理解难度,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分析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等案例,认同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的科学性,增强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解与认同。 科学精神:理解矛盾的核心原理,学会用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法看待复杂问题,抵制形而上学的片面观点。 公共参与:运用矛盾分析法规划个人成长,主动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理性讨论,在实践中践行辩证思维方法。 (二)具体目标 识记矛盾的含义、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内涵,掌握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区分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要求。 能结合2025年热点案例(如县域经济发展、人工智能治理)分析矛盾核心原理,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树立矛盾意识,提升辩证思维能力,学会在实践中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方法 热点案例教学法:引入2025年县域经济差异化发展、人工智能治理等最新案例,将抽象哲学原理具象化。 情境探究法:创设“如何破解县域经济发展难题”“怎样理性看待人工智能”等情境,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小组合作法:设置探究任务,通过分组讨论、观点碰撞,培养合作与表达能力。 方法点拨法:针对重难点设计“关键词识别法”等实用技巧,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核心知识点。 多媒体辅助法:运用短视频、对比图表等资源,增强课堂直观性和吸引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短视频《2025县域经济:差异中求发展》:展示我国东中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同路径———东部县域聚焦高端制造,中部县域深耕特色农业,西部县域依托生态资源发展文旅产业,同时呈现各县域在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优势与短板”。 提问:“不同县域为何选择不同发展道路?每个县域的‘优势与短板’‘机遇与挑战’体现了事物发展的什么规律?” 设计意图:用2025年县域经济热点导入,贴近时代发展,引发学生思考,自然引出“矛盾”这一核心话题。 (二)新课讲授(30分钟) 1. 矛盾的含义:对立统一(6分钟) 教师讲解: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案例分析:结合短视频分析,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与短板”是对立关系(优势促进发展,短板制约发展),又是统一关系(可以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