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快乐周末》教学设计 课题 快乐周末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二年级上 教材分析 本课以“快乐周末”为主题,课程属于小学美术 “造型 表现” 领域,同时融入 “欣赏 评述” 元素,是连接艺术欣赏与生活实践的重要内容。在二年级美术教学体系中,它承接了低年级 “认识色彩、简单构图” 的基础,为后续学习 “复杂场景绘画、情感表达” 奠定基础,符合学生从 “模仿” 到 “创作” 的能力发展规律。教材先呈现 2-3 幅经典艺术家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接着提供学生作品范例,展示不同的周末场景表现方式;最后设置 “试一试” 环节,让学生自主创作,体现 “欣赏 — 模仿 — 创新” 的学习路径。从知识层面,帮助学生积累艺术作品欣赏经验,掌握场景绘画的基本方法;从能力层面,提升学生的观察、想象与绘画表达能力;从情感层面,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增强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学习任务:欣赏艺术家作品,用绘画表现周末的快乐时光。 2022新课标要求 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化理解的提升。它鼓励实践与应用,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真实生活情境中,并重视跨学科学习以培养多元视角。同时,加强信息素养以适应数字时代的需求,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促进个性化发展。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艺术表现: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基本美术语言,表现周末活动的动态与场景并用画笔传递快乐情绪,提升造型与色彩表达能力。2.创意实践:发挥想象,选择独特的周末快乐场景进行创作,不局限于常见活动,培养创新思维。3.审美感知:欣赏中外儿童主题画作,体会不同艺术形式传递的快乐氛围,提升审美能力。4.文化理解:了解年画、缂丝画等传统艺术形式,感受传统文化中对儿童快乐的描绘,并体会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快乐周末。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认识常见的色彩,掌握简单的绘画工具使用方法,能画出基本的人物、动物、场景轮廓,但对 “构图疏密”“色彩情感” 的理解较浅。学生有丰富的周末生活体验(如游玩、学习、陪伴家人),能清晰回忆具体场景与细节,这是创作的重要素材基础;但部分学生可能因生活经历单一,创作素材相对有限。 重点 能欣赏艺术家作品,说出画面中儿童娱乐活动的内容,以及作品中表现 “快乐” 的元素。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周末的快乐时光,能尝试用色彩或表情表现 “快乐” 的情感。 难点 合理安排画面构图,避免元素零散或拥挤,让场景与人物搭配协调。通过细节表现 “快乐” 的氛围,而非仅呈现 “活动内容”。 材料准备 艺术家作品图片或视频、不同周末场景的参考图片、绘画步骤示范作品、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白板、马克笔、绘画纸、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观看视频2.快乐周末趣事多,艺术作品我来说。你一句呀我一句,谈谈感受是什么。(出示图片) 观看图片和视频。 初步思考课堂问题,让学生了解本课所学内容。 讲授新课 一、新知讲解 小朋友们,每到周末你们都会做什么有趣的事情呢?看看下面的活动,有你认识的娱乐吗?(出示图片)绘画、去游乐园、跳舞、看电视下页作品用不同的形式描绘了儿童游戏的场景,你知道他们玩的是什么游戏吗?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幅作品。(出示图片) 答:我更喜欢《春趣》,其色彩鲜艳明快,场景为过年期间,整体氛围十分喜庆和欢快。同时孩童放风筝、扑蝴蝶、吹风车的画面更易引发共鸣,传递的快乐直白又热烈。小知识缂丝画是中国传统工艺画,以桑蚕丝为原料,用 “通经断纬” 技法织成。画面色彩丰富、纹理细腻,图案多取材于山水、花鸟、人物,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被誉为 “织中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