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51815

第三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课件 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日期:2025-11-1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24553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三,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 cover
(课件网) 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六 世界现代史(20世纪初以来) 第三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过知识 单元大概念 单元结构 时空坐标 核心知识   2022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的建立,认识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通过了解美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欧洲联合趋势的发展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了解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知道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苏联的改革,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通过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事,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含义:二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 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根本原因: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 政治:1947年,① 的出台,标志着美、 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经济:1947年,美国提出② ,企图 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军事:1949年,③ 成立,1955年④ 成立 两极格局 形成 产物:1949年,德国分裂,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表现形式:政治对抗,军备竞赛,意识形态和经济上的对立, 局部热战等 结束: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约 华约 冷 战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杜鲁门 易错辨析: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是“两极格局”,“冷战”是美苏双方对峙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⑥ ” 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但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新经济 资 本 主 义 欧洲的联合 1967年,欧共体成立,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1993年,⑤ 成立,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2002年,欧元 美国的发展 日本的崛起:原因包括美国的扶持,有利的外部环境,政府制 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等 社会保障制 度的建立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欧盟 ⑦ 改革(1953—1964年) 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 ⑧ 体制 赫鲁晓夫 社 会 主 义 发展:二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一些社会主义 国家,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 改革 计划经济 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年) 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年):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结果 直接原因:⑩ 改革 根本原因: 的弊端 影响:标志着 瓦解; 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严重的挫折; 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两极格局 戈尔巴乔夫 苏联模式 挫折 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 了根本性变化 ⑨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社 会 主 义 1955年在万隆召开,周恩来在会上提出“ ”的方针,形成了“万隆精神” 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1990年 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 1960 纳米比亚 亚 非 拉 国 家 概况 影响 “非洲年” 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发展中国家 亚 非 拉 国 家 拉美人民维 护国家主权 的斗争 1959年,卡斯特罗等人领导古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 1999年,巴拿马从美国手里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课标拓展    初步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①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其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