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52167

【上好课】8 回忆鲁迅先生(素养进阶教学设计)语文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2111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进阶,八年级,2024,统编,语文,教学设计
  • cover
第8课 《回忆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 1.整体感知文意,梳理文章内容,把握鲁迅先生的形象特征及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 2.揣摩重点语句、段落和含义,品味作者语言细腻的特点,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的妙处。 3.感受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学习其精神品格,获得成长的力量,做一个精神丰富、人格丰满的人。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意,梳理文章内容,把握鲁迅先生的形象特征及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 2.感受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学习其精神品格,获得成长的力量,做一个精神丰富、人格丰满的人。 教学难点:揣摩重点语句、段落和含义,品味作者语言细腻的特点,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的妙处。 第一课时 提起鲁迅,我们脑海里总浮现“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锐利模样,是挥笔如投枪的斗士,是冷峻深刻的思想家。 可在萧红的文字里,这位先生会笑得直不起腰,会耐心教孩子挑鱼丸,会在深夜的灯光下,一边校稿一边轻轻咳嗽。 他是文坛巨匠,也是个带着烟火气的普通人。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段文字,看看这位“不一样的鲁迅”,藏着怎样的温度与力量。 【基础知识积累】 1.【了解作者】 萧红,原名张乃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流浪各地。1932年认识左翼作家萧军并与之结为伴侣。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2.【了解背景】 1934年萧红到上海,与鲁迅相识。在鲁迅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下,萧红开始文学创作。 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名作《生死场》,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引起当时文坛的重视,鲁迅为之作序,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鲁迅是萧红精神和文学上的导师,本文是萧红在鲁迅去世三年后写的回忆性文章,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 3.【文体知识】回忆录 ⑴定义:回忆录是散文的一种,以作者亲身经历或见闻为基础,侧重回忆特定人物、事件。 ⑵特征:它以真实性为底色,融入个人情感与主观视角,常聚焦片段而非完整生平,区别于自传(以自身为主)和传记(多为他人客观记述)。兼具史料价值与文学性。 ⑶分类:根据文字记录方式的不同,回忆录可分为亲笔回忆录和口述回忆录。 4.【字词积累】 ⑴字音字形 筵(yán)会 窘(jiǒng) 抹(mǒ)杀 踌躇(chóu chú) 紊(wěn)乱 咳嗽(sòu) 瞿(qú)秋白 调羹(tiáo gēng) 揩(kāi) 阖(hé) 草率(shuài) 校(jiào)样 【多音字辨析】抹 mā:与“擦”直接相关,如“抹布、抹脸”。 mǒ:涉及“涂抹”或“擦除”,如“抹药、抹杀”。 mò:多用于“建筑涂抹”或“路径绕行”,如“抹墙、转弯抹角”。 ⑵词语积累 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筵会:即“宴会”,指宾主在一起饮酒吃饭的聚会(指比较隆重的)。 窘:①贫穷。②为难。③使为难。 旷代:当代没有人比得上。 听子:用镀锡或镀锌的薄铁皮做成的装食品、香烟等的筒子或罐子。 踌躇:①犹豫。②得意的样子。 抹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 紊乱:杂乱;纷乱。 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阖:闭合。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任务一:感知内容,梳理思路 1.课文写了有关鲁迅先生的哪些生活片段?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⑴鲁迅明朗的笑声; ⑵鲁迅走路很轻捷; ⑶鲁迅待客和饮食; ⑷与“我”开玩笑; ⑸鲁迅先生“会心的笑”; ⑹认真阅读青年的来信; ⑺对待原稿和校样; ⑻许先生的忙碌; ⑼看完电影,在路边等车; ⑽鲁迅先生的休息; ⑾陪客人到深夜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