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52197

【上好课】整本书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课件)语文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138481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八年级,2024,统编,语文,教学课件,中国
  • cover
(课件网) 八年级语文 上册·统编版2024 红星照耀中国 第二单元 整本书阅读 1. 学习目标 2. 重点难点 3. 课堂导入 4. 探究新知 5. 课堂小结 6. 课堂练习 目录 能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红色经典“纪实性与理想性交融”的基本特点,明确阅读时需关注时代语境与核心精神。 一 学会通过梳理人物言行、关键事件,分析红色经典中人物的精神特质,掌握从不同侧面比较阅读的方法。 二 联系当下,体会红色经典中蕴含的信仰力量与担当精神,初步形成“从经典中汲取成长养分”的阅读意识。 三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能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创作背景,说出红色经典“纪实性 与理想性交融”的基本特点,明确阅读时需关注时代语境与核心精神。 2.学会通过梳理人物言行、关键事件,分析红色经典中人物的精神特 质,掌握从不同侧面比较阅读的方法。 联系当下,体会红色经典中蕴含的信仰力量与担当精神,初步 形成“从经典中汲取成长养分”的阅读意识。 课堂导入 你是否在课本里读过红军长征的故事,在纪念馆里见过泛黄的五角星帽徽?这些红色印记背后,藏着一群人用信仰书写的传奇。 1936年,一位美国记者带着问号走进陕北,把他看到的红军将领、普通战士、边区百姓的故事写成一本书 ———《红星照耀中国》。不同于课本里的历史定论,这里有毛泽东在窑洞油灯下的谈笑,有彭德怀背着干粮袋行军的身影,有少年红军眼里的光。 这些故事为什么能穿越近百年依然动人?读红色经典,该只看情节,还是要读懂字里行间的信仰与担当?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探寻阅读红色经典的密码。 探究新知 了解作者:斯诺 埃德加 斯诺,(1905—1972),美国记者、作家,与中国渊源深厚。 1928年赴华后,深入观察中国社会。1936年,他突破封锁进入陕北苏区,成为首位系统采访中共与红军的西方记者,据此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首次向世界真实呈现红色根据地风貌,影响深远。 他始终关注中国命运,新中国成立后多次访华,为中美沟通助力。病逝后部分骨灰葬于北大,见证其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探究新知 了解作者:斯诺 01 1928年抵达中国,曾任驻华记者,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02 1936年,他突破重重阻碍进入陕北苏区,成为首位深入红区采访的西方记者,采写了大量关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报道。 03 1937年,他根据苏区见闻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出版,首次向世界真实展现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风貌,影响深远。 04 此后,他始终关注中国命运,新中国成立后多次访华,为中美沟通搭建桥梁。 05 1972年病逝后,部分骨灰葬于北京大学,见证他与中国的深厚联结。 探究新知 了解创作背景 1936年,中国正处国共内战焦灼期,陕北苏区被国民党严密封锁,外界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认知充满误解与猜测。斯诺怀揣对真相的探寻,突破重重阻碍,成为首位进入红区的西方记者。 斯诺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 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 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为《红星照耀中国》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斯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探究新知 明确阅读方法 红色经典作品是指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以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社会建设实践为背景,展现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奋斗历程与精神风貌的优秀文艺作品。 红色经典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