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53838

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保安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日期:2025-11-1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1次 大小:9913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陕西省,学期,解析,试题,历史,期中
  • cover
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保安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化石一词源自拉丁语“fossilis”,意为“挖出来”,是记录地球历史的特殊文字。考古学者发掘的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特殊文字”可用于研究( ) A.人类起源 B.农耕生活 C.甲骨文 D.国家产生 2.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一课后,绘制了下面的思维导图。图中①②两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淮河流域、黍 B.黄河中游、水稻 C.珠江流域、黍 D.黑龙江流域、水稻 3.他竭尽全力治水,公而忘私,“三过其门而不入”。他是( )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大禹 4.“近乡情怯”“故土难离”。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商朝却多次迁都。对这一现象阐释正确的是( ) A.统治阶级想扩大统治范围 B.游牧文明的需求 C.受战乱、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D.统治者思念家乡 5.下图为春秋时期青铜牺尊,整体为牛形,牛鼻上穿有一环,说明当时( ) A.儒家思想的盛行 B.铁制农具的推广 C.兼并战争的发展 D.牛耕技术的应用 6.春秋时期,为了消除边患,晋国与周边的戎狄订立盟约。双方和睦相处,晋国还购买戎狄的土地和牛羊。战国中期,赵武灵王学习北方游牧民族,组建骑兵部队,并且命部下穿着上衣下裤的胡服,以便骑乘,这就是著名的胡服骑射。这些史事( ) A.推动了分封制的瓦解 B.创造了民族交融的契机 C.加快了大一统的趋势 D.增强了各诸侯国的实力 7.秦军在伊阙之战中歼灭魏韩联军约24万人;在华阳之战中歼灭魏赵联军约15万人;在长平之战中全歼赵军主力40余万人。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战争( ) A.提升了军队作战水平 B.促进了民族交融 C.扩大了诸侯统治范围 D.给人民带来灾难 8.下面是荀子提出的重要主张。据此可知,他的治国思想是( ) 故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 A.整顿吏治 B.崇尚法治 C.以民为本 D.无为而治 9.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战国时期的一位名医发明了切脉诊法,使用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这位名医是( ) A.神农 B.扁鹊 C.华佗 D.黄帝 10.20世纪90年代,陕西西安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或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代郡、邯郸郡、蓝田县等字样。这一发现可以佐证秦朝( ) A.结束了长期分裂 B.首创了皇帝制度 C.交通通信的发达 D.实行了郡县制度 1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起义军建立政权的地点是下图中的( ) A.咸阳 B.大泽乡 C.陈县 D.巨鹿 12.一个朝代的兴衰与统治者的政策密切相关。从下列表格可以看出,加速两个王朝灭亡的共同政策因素是( ) 统治者 商纣王 秦始皇 政策 对外征伐,修筑豪华宫殿,征收繁重的赋税,施用酷刑等 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实行严苛的法律等 A.实行残暴统治 B.加强中央集权 C.实行民族压迫 D.加强文化专制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打制石器→骨耜→青铜农具→铁制农具 图C 公元前356年,(商鞅)第一次颁布变法令,以厉行法治,强化君主集权为主要内容。变法令规定:在百姓中实行什伍连坐……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生产粟帛多者,免除其本身徭役,不认真从事农业生产、改事工商末业者,籍没为官奴婢……公元前350年,在商鞅主持下又颁布了第二次变法令。其主要内容包括:废井田,开阡陌……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田制、亩制,由国家将土地授予个体农民耕种,统一征收赋税……———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图D (1)材料一中图A所示文物出土于陕西 (地名)东部半坡村,是我国古代黄河中游地区原始农业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图B所示人物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