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54935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同步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11-1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26170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7课,挽救,民族,危亡,斗争,同步
  • cover
(课件网) 天涯何处是神州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后,全国哗然。拒和废约、迁都再战的呼声震动了整个京城,并在全国掀起了反割地、反投降的斗争……清朝中央及地方许多官吏也为《马关条约》丧权过重而不满,他们有的请杀李鸿章以谢天下,有的主张废约再战。 ———李侃《中国近代史》 中国向何处去? 课程标准: 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贰 《马关条约》 公车上书 义 和 团 运 动 戊戌变法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东南互保 德国强占胶州湾 1895 1897 1898 1900 1901 壹 .戊戌维新运动 贰 .义和团运动 叁 .八国联军侵华 肆 .民族危机的加深 时空定位 历史解释:描述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联系《马关条约》瓜分狂潮阶级挽救危局尝试阶级挽救危局尝试侵略加剧1.背景 相关史料 一、戊戌维新运动 ①政治: ②经济: ③阶级: ④思想: 《马关条约》使民族危机加深;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维新思想兴起。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变法通议》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 问题:为何要借孔子之名宣传维新思想? ①儒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封 建势力强大,借助孔子可以减 少变法的阻力 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 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 任务:探讨戊戌维新变法的背景、过程 1.背景 相关史料 任务:探讨戊戌维新变法的背景、过程 ①政治: ②经济: ③阶级: ④思想: 《马关条约》使民族危机加深;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维新思想兴起。 光绪帝颁布 “明定国是” 1895年 “公车上书” 01 序幕 02 开端 03 高潮 04 失败 1898年6月 戊戌政变 百日维新 2.过程 “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清德宗实录》 未突破“中体西用” ,未触及封建专制制度,难以在根本问题上进行变革。 一、戊戌维新运动 1.背景 任务:思考维新变法的意义及败因 2.过程 3.意义 经济 倡办实业,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业 政治 开放言路,精简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文化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鼓励留学。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①经济: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思想: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③政治:揭开政治民主化序幕 4.败因 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包揽太多,同志太孤,出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安能有成 弟私窃深忧之。 ———康广仁《致易一书》 ①守旧势力强大 ②缺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 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 ③根本:资义发展不充分,维新派势力弱小 一、戊戌维新运动 民众和乡绅把自然灾害的频发归因于外国人。他们坚决认为,外国人宣传异端邪教和禁止崇拜孔子、圣像和祖先,触犯了神灵;外国人修路时毁坏了地下的“龙脉”,开矿时放走了山中的“宝气”,从而破坏了风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本原因:《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2)直接原因:西方势力深入,引发教民冲突,义和团运动在反洋教的斗争中兴起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干,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会,要平鬼子不费难。 折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1、背景 二、义和团运动 兴起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