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窦娥冤 关汉卿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元杂剧“唱、科、白”的文体特征,梳理窦娥含冤被杀的情节脉络。 2. 分析窦娥“孝亲、刚烈、反抗”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悲剧内涵。 3. 体会关汉卿对封建吏治黑暗的批判,感受古典悲剧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窦娥人物形象的多维解读,戏剧冲突的层次分析。 难点:理解“三桩誓愿”的浪漫主义手法及其象征意义。 四、文体知识 古典四大戏剧: 《西厢记》《牡丹亭》《窦娥冤》《长生殿》(洪昇)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 《窦娥冤》《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 《拜月亭》(关汉卿)《西厢记》(王实甫)《墙头马上》(白朴)《倩女离魂》(郑光祖) 元杂剧的体裁特点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 杂剧的结构形式通常是一本四折,四折分别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演一个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此外可以加_楔子 “折” 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元杂剧的角色类别 元杂剧的角色大致可分为有末、旦、净、杂四类。 末是男角,男主角叫正末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 旦是女角,女主角称正旦。此外,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杂是杂角,是以戏剧中职务身份为名的,如驾(皇帝)孤(官员)、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徕儿(小厮)。 剧本的构成: 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0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里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正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 五、走进作者 关汉卿,号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四大家”之首。一生“不屑仕进”,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自称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杂剧代表作有《窦娥冤》《单刀会》《望江亭》《救风尘》等 六、写作背景 《窦娥冤》的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七、字音 盗跖 错勘 前合后偃 哥哥行 尸骸 刽子手 瀽 罪衍 湛湛 苌弘化碧 亢旱 暑气暄 斫直 古陌荒阡 衔冤 提防 亲眷 嗟怨 甘霖 杳无音信 变徵 埋怨 羊肚汤 连累 殡葬 鳏寡孤独:泛指没有或丧失劳动力而又无依无靠的人。 负屈衔冤:即含冤,承受委屈。 否无音信:远得不见踪影,也没有音信。 举案齐眉: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顺水推船: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势行事。 孤身只影:孤单一人,只留影子。形容孤独一人。 古陌荒阡:指荒凉的地方,即荒郊野外。古代田间小路东西为“陌”,南北为“阡”。 苌弘化碧:形容受冤而死或忠心不泯。 望帝啼鹃:常指悲哀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