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55643

2025-2026学年上海市闵行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1-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2次 大小:362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2026,学年,上海市,闵行区,九年级,期中
  • cover
2025-2026学年上海市闵行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 1.默写古诗文。 (1) 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李白《行路难 (2) 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 (3) 人有悲欢离合,_____。 (4) 步入初三,我们难免会被各种情绪影响,喜悦、悲伤、愤怒、失望……当各种情绪袭来,我们可以用范仲淹《岳阳楼记》里的名句“_____,_____”来安慰自己。 二、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2.班级开展“少年当自强”主题演讲活动,请按要求完成问题。 (1) 你在运用搜集到的材料写作演讲稿时,发现下列诗句有一项不能体现这种“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请选出这一项 _____ 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C.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 在列举事例时,为了句式整齐,演讲时更有气势,请将下文补充完整。 邓稼先心怀祖国,鞠躬尽瘁,无愧“两弹元勋”; _____ , _____ , _____ 。 (3) 小闵同学想以《少年志当存高远》为题写一篇演讲稿,他就选材问题邀请你参加组内讨论。 小闵:我搜集了两则材料:一则是周恩来少年时勤奋苦学,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另一则是南宋诗人陆游临终仍想收复失地的故事。大家觉得我的演讲稿中用哪一则材料更合适呢? 小行:我认为用周恩来的故事更合适。 小语:我不同意小行的观点,我觉得陆游的故事更好。 组长:大家在发表意见的时候除了要明确观点,还要说出一点依据。下面请你来说说。 你: _____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43分。 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材料一】 “你这么冲,一定是肝火太旺,喝碗丝瓜汤吧!” “丝瓜汤”梗源自博主累子创作的家庭情景短视频。视频中,长辈在饭桌上执着地推荐丝瓜汤,全然不顾子女明确的拒绝,最后还将子女的不接受归结为“肝火旺,该喝丝瓜汤了”。 这段看似无厘头、充满“魔性”的对话,像极了现实生活中某些家庭场景,让众多年轻人感同身受,纷纷直呼“这不就是我家吗”。这个看似平常的家常菜梗,何以引发如此广泛的共鸣? “丝瓜汤”爆火的原因,首先在于它精准地击中了当代年轻人在家庭沟通中的痛点。在部分家庭里,长辈常常习惯性地单方面输出,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忽视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情感需求。不管孩子表达何种情绪、做出何种选择,都可能被长辈以“你还小”“不懂事”“肝火旺”等理由驳回。 这种沟通模式下,孩子的声音难以被听见,他们的个体意愿遭到忽视,久而久之,内心便产生无力感。而“丝瓜汤”梗,将这种家庭沟通困境以幽默、夸张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年轻人找到了情感宣泄的出口。 从传播角度来看,短视频的快速传播和广泛覆盖,使得“丝瓜汤”梗能够在短时间内触达大量用户。网友们积极参与二次创作,制作出各种“丝瓜汤文学”语录、表情包、搞笑视频等,进一步推动了该梗的传播,使其迅速出圈。 【材料二】 年轻父母辅导功课、暴跳如雷的时候,甲方爸爸反复挑刺、作天作地的时候,同事之间有矛盾、想吵架的时候,我们与其咆哮硬刚,不如缓缓送上一句“喝碗丝瓜汤补一下”。既表达不满,又避免冲突,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可能就一笑而过了。搬出网梗,其实是启动一种非对抗沟通模式,降低心理防御,输出情绪价值。 更有趣的是,当年轻朋友们主动教父母玩梗,请他们也多用用,这碗强调代际沟通问题的汤,还会有改善亲子关系的作用。有朋友发消息回家:“妈,今天老板冤枉我了”,妈妈回复:“快回家吧,陪你一起吐槽,丝瓜汤管够”。原本略带压迫感的关心,变成了亲昵的家庭暗号。 这也许就是“丝瓜汤”的特殊功效,让两代人笑着达成微妙的和解。父母开始理解子女“被倾听”的诉求,子女试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