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56841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后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 《中外历史纲要(上)》(统编版)

日期:2025-11-1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3次 大小:2792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练习,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上),学年,-2025-2026,答案
  • cover
第三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后练习 1.《汉书》记载:“秦既称帝,患周之败,以为……诸侯力争,四夷交侵,以弱见夺。”秦始皇“患周之败”而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法律 B.建立三公九卿制 C.焚书坑儒 D.推行郡县制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一套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材料不能说明(  ) A.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B.秦朝处理国事有内外区别之分 C.秦朝实行中央集权的体制 D.三公九卿制大大提升行政效率 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朝废分封、推行郡县制时指出:“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下列对“公天下之端自秦始”解读正确的是 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官僚政治制约了皇权 C.“公天下”替代“家天下” D.君主专制体制自此确立 4.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后,只有具备一定身份等级的大臣和贵族才可以当面向皇帝反馈情况回答咨询或请示皇命,即使有上奏资格的官署或官员也只能通过规定渠道呈递文书,请皇帝裁定审批。这一措施 A.受到先秦官僚制的影响 B.旨在维护皇帝至上权威 C.规范了地方官员的行为 D.限定了呈递文书的内容 5.对古代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有学者将其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的对立面。也有学者认为,古代中国的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下列制度中最能制约皇权的是 A.秦汉的宰相制 B.古代的监察体制 C.九品中正制 D.明清的内阁制 6.秦始皇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是守、令。同时,郡县都设一个尉,把军权分离出去;还设一个监,主管监察。这样郡县的力量被限制在一个范围内。秦朝这一做法旨在 A.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中央集权 C.协调官员矛盾 D.控制地方官员 7.下列如图一和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变化。此变化所反映的本质是 A.皇权不断得到加强 B.中央官员数量增多 C.大臣分工逐渐明确 D.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 8.在睡虎地秦简《田律》中记载:如果下了及时的雨和谷物抽穗,应即书面报告受雨抽穗顷数,如有旱灾、暴风雨、害虫等灾害损伤了禾稼,也要报告受灾顷数。距离近的县,文书由走得快的人专程递送,距离远的县由驿站传送,在八月底以前送达。材料反映出秦朝 A.灾害频发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B.政府鼓励农业发展 C.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D.最早确立皇帝制度 9.秦简《语书》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 ) A.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B.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 C.已经确立官僚政治 D.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 10.《汉书卷十九上》载:“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但据考证秦朝建立后,一些重要活动不见有太尉。有学者推测:终秦一朝,未曾选任担当太尉职务的官员。该学者的推测可能是基于 A.御史监察,太尉因罪罢免 B.丞相集权,不愿分割军权 C.皇权至上,没有任命太尉 D.诸卿分立,导致职位虚设 11.春秋战国时战乱频仍。楚、晋、秦国已在边地重镇设“县”,尽管其长官最初多为世袭,但往往由国君直辖,与卿大夫的采邑大不相同。战国的“郡”最初是诸侯国的一种军区,所以其长官称“守”,即镇守者。上述材料说明 A.郡县制源于诸侯国加强对地方军政控制 B.国君通过郡县统治各地 C.郡县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命承担军事任务 D.诸侯国加强了中央集权 12.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将山东六国十二万户的旧贵族、旧官僚以及各地的豪强富户迁徙至咸阳,将以冶铁致富的梁人孔氏和赵人卓氏迁到南阳与蜀地临邛。这一举措 A.平衡了各地经济发展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