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株洲市二中初中部2025年下学期期中学科素养检测试卷 初三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 时量:60分钟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相传清代大学士张英在安徽桐城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发生宅基纠纷,向张英写信求助。张英回诗道:“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此后,张家主动退让三尺,吴家深受触动亦退让三尺。下列古语与该故事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C.以诚待人,以信立身 D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2.下面古语俗语中蕴含法治思想的有() ①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②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③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④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是政治素养提高的重要表现。下列对小闽家人参与政治生活和行使民主权利的分析,对应正确的是() A.小闽爸爸参加自来水价格调整“听证会”———参与民主决策 B.小闽妈妈积极参与乡人大代表的选举活动———参与民主监督 C.小闽就小区旁广场舞扰民向生态环境部门投诉———参与民主协商 D.小闽爷爷参加政府机关举行的民主评议———参与民主选举 4.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我国经济规模稳步扩大,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材料主要说明() A.改革开放显著改善了我国人民的生活 B.改革开放让中国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 C.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唯一稳定器 D.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 5.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形成了红船精神、大庆精神、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这些精神() A.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B.弘扬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C.是当代中国人判断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D.是中国共产党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6.“五一”期间,多地政府开放食堂,提供免费停车位,有效破解本地旅游接待能力与游客餐饮需求之间的矛盾,赢得无数游客点赞。这体现政府( ) A.推进政务公开,接受人民监督 B.坚持对人民负责,扩大行政权力 C.依法执政,不断提升自身执政能力 D.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服务型政府 7.单纯依靠德治的周朝,最终因礼崩乐坏而天下大乱:单纯依靠法治的秦朝,最终因暴政导致二世而亡。这警示我们( ) A.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B.木受绳则直,人学法则慎 C.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D.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 8.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下列古诗词体现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的是()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刷脸购物无处不在,无人机在农业植保、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深度应用,机器人进厂“打螺丝”、跑马拉松、助力登山……科技创新嵌入了中国人的日常。这些科技成果的应用印证了() A.创新只适用于文化领域 B.创新限于科技领域 C.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D.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10.2025年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是因为() A.教育是人民能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B.教育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之策 C.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D.教育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源 1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