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57526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5次 大小:631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答案,练习题,十二,论语,12课
  • cover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_____体作品,是 _____家经典著作,记录了_____的言行,共_____篇。东汉将它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_____》《_____》《_____ 》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_____,字_____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_____(时代)思想家、 _____ 、教育家,_____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_____(体裁)历史著作。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肱( ) 笃志( ) 好之者( ) 一箪食( ) 人不知而不愠( ) 思而不学则殆( ) 传不习乎( ) 学而不思则罔( ) 逝者如斯夫( ) 吾( )日三省( )吾身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 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_____ (3)七十而从心所欲_____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 (5)三十而立_____ (6)四十而不惑_____ (7)五十而知天命_____ 4.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 4.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不亦君子乎 古义: _____ 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2)可以为师矣 古义:_____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3)饭疏食,饮水 古义: _____ 今义: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4)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 _____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6.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学而时习之 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_____ (3)饭疏食,饮水 _____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 (5)温故而知新 故: _____ 新: _____ 7.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知 人不知而不愠 _____ 温故而知新_____ (2)从 七十而从心所欲_____ 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 (3)志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 匹夫不可夺志也_____ (4)为 可以为师矣_____ 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 (6)其 仁在其中矣_____ 其不善者而改之_____ 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1)不亦说乎_____ (2)思而不学则殆_____ (3)必有我师焉_____ (4)不义而富且贵_____ 9.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论语〉十二章》中,“_____, _____”运用对比的手法,赞美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2)《〈论语〉十二章》中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 。 (3)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青年一代更应珍视时光,深知“_____,_____ ” (《〈论语〉十二章》),时间的流逝如同滔滔江水,昼夜不息,不容片刻的浪费。 (4)班级进行文化建设,需要在黑板上方悬挂一幅书法作品,其内容要能激励同学们坚定志向、广学善思,小文推荐了《〈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 _____ , _____ 。 (5)在新生开学典礼上,校长发表讲话:“‘立志’是我们迈向美好未来的第一步,你的志向有多坚定,你就能走多远。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的‘_____ , _____ ’,所以同学们要树立远大志向,抵制住诱惑,坚定不移地为梦想奋斗!” (6)中国人历来看重的“德行”主要指的是人们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和处理事情的方式。比如面对义与利的选择,孔子认为应该秉持的态度是“_____ , _____ ” (《〈论语〉十二章》);别人不理解自己的时候,孔子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_____ , _____ ”(《〈论语〉十二章》)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材母题]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