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的种类、组成及特点。知道甲烷的可燃性和主要用途。 2.了解煤的干馏和石油分馏等综合利用方式,认识化学在能源合理利用与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降低化石能源利用对环境影响的方法和措施,知道氢能等新能源的特点及开发新能源的意义。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化学观念:从宏观上认识化石能源的种类和用途,从微观上理解其组成和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 2.科学思维:通过分类、归纳(如煤、石油、天然气的成分和用途等),了解化石能源及其对环境的危害,理解新能源开发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形成批判能力和创新意识。 3.科学探究与实践: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动力,并对燃料利用过程中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化石能源储量和使用情况的分析,增强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一、教学重点 1.化石能源的利用及综合利用方式。 2.甲烷的性质和用途。 3.降低化石能源对环境影响的措施。 二、教学难点 1.理解煤的干馏和石油分馏的原理 2.认识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和面临的挑战。 本节教学内容出自人教版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2《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该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燃烧与灭火等知识的基础上,对能源相关内容的进一步探究,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是对之前化学知识的应用,也为后续学习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内容奠定基础,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 教材围绕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展开,首先介绍了化石能源的种类、组成及特点,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详细阐述了它们的综合利用方式,如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等,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能源利用中的重要作用。接着通过实验探究甲烷的燃烧,加深学生对天然气性质的理解。然后分析了化石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如酸雨、温室效应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最后引入新能源的概念,介绍了氢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特点和应用,激发学生对新能源开发的兴趣。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对燃烧、化学反应等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影响等问题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思维方面,九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直观、生动的实验现象比较感兴趣,但在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时,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在生活经验上,学生对化石能源有一定的了解,如知道煤、石油、天然气是常用的能源,但对于它们的具体成分、形成过程和综合利用方式并不清楚。而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如雾霾、酸雨等,但缺乏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解决方法的探究。 基于以上学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能源观和环保意识。 教学环节一 新课导入 【引导学生讨论】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燃料的燃烧,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能量,供应人类的生产与生活。而燃烧过程中所谓的可燃物,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能源,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能源。现在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说一说你们在生活中都用到了哪些能源。(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学生可能会提到柴火、煤球、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 【展示能源结构示意图】大家说得都很全面。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能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展示一张 2020 年中国能源结构示意图(展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