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59048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日期:2025-11-1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0次 大小:2142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湖南省,期中,答案,试题,历史,考试
  • cover
雅礼中学 2025 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一历史 时量:6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发现,良渚文化的琮、璧等玉器现身于珠江流域石峡文化与黄河上中游齐家、石峁等文化遗址;甘肃省南佐遗址的蛋壳白陶原料瓷石、水稻等来自长江中游。上述考古发现证明这一时期() A.社会分工差异明显 B.贫富分化开始出现 C.区域间的联系密切 D.仍处于旧石器时代 2.西周时期,“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子分封诸侯、分赐土地,但如果诸侯不来朝贡周天子,天子可以“削其地”。这说明西周时期() A.周王直接占有天下土地 B.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 C.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D.井田制开始产生 3.商鞅在秦国推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即强制兄弟成年后必须分家立户。此法令的直接目的是() A.推广小农经济以发展农业生产 B.促进家庭和谐弘扬孝道 C.增加政府控制户口和赋税来源 D打击贵族势力加强集权 4.邹衍是战国时期阴阳家的代表人物,也一直被认为是阴阳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以下属于邹衍主张的是 () A.“有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 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C.“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D.“比相生而间相胜” 5.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令丞相李斯等对文字进行整理。“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制定出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通用于公文法令。其意在(、 A.增强政府行政效率 B. 确立秦文核心地位 C.加强思想控制 D.巩固国家统一 6.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这一制度”指()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御史制度 D.郡县制度 7.汉武帝不仅令宫中原负责文书收发的小吏(称“尚书”,员四人)传发书奏,而且还让他们协助处理书奏。尚书遂可参与机密,操持机柄,甚至劾奏朝臣、参与选官。这反映出() A.君主专制加强 B.丞相地位提高 C.选官范围扩大 D.中央集权强化 8.东汉和帝10岁即位,窦太后临朝,“窦氏父子兄弟并居列位,充满朝廷”。后和帝与窦氏生隙,于92年借宦官郑众掌控的部分禁军诛灭窦氏,郑众因功封侯并开始参与朝政。这表明当时( A.社会经济趋向繁荣 B.豪强地主势力渐衰 C.政权更迭愈发频繁 D.外戚宦官专权初显 9.下图所示为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示意图。①所代表的政权是() A前 秦 B.前赵 C.西魏 D.北魏 10.*下表为史籍所载东汉至南朝官府掌握的湖南地区户口数和人口数。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户口数(万) 人口数(万) 东汉永和五年 (140) 64.98 281.32 西晋太康元年(280—289) 14.23 85.39 南朝宋昇明三年(479) 4.19 33.48 A.豪强大族实力膨胀 B.战乱异常频繁 C.大规模的瘟疫流行 D.官府组织移民 11.下图为西汉与隋京畿区示意图。与西汉相比,隋京畿区的变动是为了() A.拓宽财政收入来源 B.减少制度变革阻力 C.缓解关中经济压力 D.促进中原民族交融 12.唐玄宗任用姚崇、宋璟为相,淘汰冗员,大兴文治,刻厉节俭,兴修水利。唐朝迎来长达四十余年的鼎盛期,史称()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13.有学者曾这样评价唐代科举:“各地域按名额获得其进士参政权,而历年全国各地士子群集中央会试,对于传播国家意识,交换地方情感,熔铸为一体,更为有力。”该学者意在强调,唐代科举()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消除了地域隔阂 D.促进了社会公平 14.“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定两税法,规定户税征钱,地税征谷物,而物轻钱重,民以为患。税法行四十年后,税额如故,当年若纳绢二匹半者,今需八匹,约要三倍之多,故农人日困,末业日增。这可用以说明,当时() A.以庸代役利于农业生产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